闫苗苗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金家井乡中心小学
摘要: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全部交托给老人或亲戚或朋友,这些父母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不缺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很多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好。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问题
一、生活在贫困山村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或其他亲人带。
1.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与能力的发展。爷爷奶奶对隔代那种自然的溺爱和宽容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一般。
2.爷爷奶奶对孩子们绝大部分人偏于溺爱他们作为监护人庄要以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
不了对孩子们学习上的辅导,只注意孩子吃好、喝好,不在乎注意其他况且心理方面大多也是爱莫能助。
3.大多数家长认为把钱寄回去孩子们有吃有穿就行了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习惯的形成、学习的好坏他们也只能顺其自然了。因此家庭教育意识也就逐渐淡泊了。
4.由于山村学校环境较差实际困难较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徒有盛名。真正的重点多数是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或难以顾及。
二、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们的品质认识水平、是非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外出让留守儿童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引路人,因此产生了较多的消极影响。
1.心理上的孤独
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老人们所能给予更多的只是身体、起居饮食方面的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被忽视导致孩子极易产生心理焦虑经常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甚至无心学习厌学等消极情绪。
2.自理上的逆反
同学的讽刺加之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方法简单、态度粗鲁结果也促使孩子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变异教师的严厉指责只能使得孩子害怕老师在心理压力下,有的孩子产生紧张、焦虑、易思、厌学、猜疑等逆反心理。
三、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探索,山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采取这样的方法。
1.强化留守儿童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要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的关系。外出父母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和孩子的学校经常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要同监护人及时联系同时经常通电话与孩子说话,经常与子女电话进行情感互动顷听孩子的心声赴孩子感受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时时陪伴他们。
2.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学校管理教育
学校真正用真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让留守儿童真正体会到学校就是他的乐园教师就是她的亲人河以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身心、品德的情况,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对症下药。
3.班主任要倾注真挚的爱梦清洒留守儿童
(1)班主任是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角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留守儿童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抚慰者的角色要切切实实地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更应该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注重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顷注真挚情感用心去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祖辈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上顾及很少。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哪怕是一个鼓励、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非常高兴。真正做到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切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作风这样,即使孩子是顽石用真挚的情和爱也能让他健康成长。
(2)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与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更乐意和大家做朋友消除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我们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们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赴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焙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之飞.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10):231.
2陈映秋.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J]. 人文之友, 2018, 000(004):208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研所“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4014)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