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丰
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221400
摘要:在中职院校的班级劳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积极的指导学生们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劳动这个实践活动。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合作多形式的开展学生们的劳动实践活动,来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劳动能力。中职院校的班主任需要基于生命成长这个教学课堂,来进行学生们的劳动教育。特别是疫情阶段也不要忽视劳动教育。本文就将从劳动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作用以及班主任如何基于生命成长开展班级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进行探析。
关键词:生命成长教学课堂;劳动教育;班级实践
随着教育革新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国家对于中职阶段的教育工作也一直都在进行着完善和修改。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古话说人类一方面是在为了生活在劳动,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了劳动而生活。劳动过程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劳动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个人价值。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劳动教育是生命成长课程中必须开展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塑造自身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班主任应该怎么样去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进而在去培养学生们的劳动素养。在班主任实践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科知识的整合、实践活动、家校合作共同培育、构建评价体系等方法来开展中职阶段的基于生命成长的班级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而且在疫情时期,是培育学生们劳动能力的好的时机和机会,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一、中职阶段基于生命成长开展班级劳动教育实践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们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现阶段的中职院校和其他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家长们往往会更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劳动教育却是无视的。甚至一些家长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学习,更是剥夺了学生们任何劳动的机会,替学生们最一切生活上面的事情,导致了中职阶段的学生们在学校里的时候也不会照顾自己,不会洗衣服,更不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而通过班级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们不断地提升自我整理的能力、懂得感恩别人的劳动,并且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有助提升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意识
在中职阶段通过一些集体合作的劳动活动,让学生们不断的去和身边的同学积极的配合和协作完成基本的劳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集体意识会越来越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集体劳动的过程,学生们无法真正的去体会在集体中劳动的喜悦和快乐,更不知道要如何与他们合作来完成劳动任务。步入社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掌握和他人合作的能力是一种工作能力。而通过开展集体的劳动活动,学生们能够慢慢的形成对于集体劳动的意识,能够提升学生们互帮互助的能力。从而也为学生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好了前提准备。
(三)有助于学生们培养基本的社会公德 提升对于社会的热爱
在中职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通常老师都会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不断的接触并了解到社会劳动中的人物和岗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会社会实践活动中劳动工作者的辛苦和艰辛,并逐渐的会提升自身的社会公德。在进行社会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通过对于社会劳动的深化理解和体验,逐渐地提升对于社会的热爱和守护的责任感。
(四)有助于塑造学生们职业道德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大环境中,社会需要的是会劳动、有责任感、有担当、会合作的人才。在中职阶段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开展劳动教育学生们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劳动观念,进而会形成吃苦耐劳、有责任心的好习惯。那么以后到了工作的岗位上这些学生也不会怕吃苦,而是秉承着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去开展自己的工作任务。因此,中职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班主任如何通过生命成长来开展班级劳动教育实践
(一)通过学科整合 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
作为中职教学班主任,在日常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来让学生们形成基本正确的劳动认识。比如在进行政治—哲学这个教学科目的时候,有一章节是关于劳动在意识当中的作用、实践与认识发展的关系等等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我就可以向学生们传授基本的劳动知识,向学生们介绍劳动的重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劳动精神楷模,让学生们认识到这类群体取得成功的原因来源于劳动,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劳动过程中重要性。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介绍中外历史劳动的知识,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劳动核心思想、传统的美德和劳动的精神向学生们展示劳动的重要性。通过和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和传输,让学生们不断地认识到劳动从古至今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们不断地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
(二)老师可以带领且鼓励学生们开展一些实践劳动活动
要想真正的让学生们养成劳动的观念,提升劳动的能力。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养成一些良好的品德和好的习惯。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在进步和发展,所以很多人开始不尊重劳动的成果,浪费粮食、浪费电、浪费水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这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向更多的人宣传节约的重要性,也记录那些浪费的想象。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析,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去搜集相关的电、水、粮食等劳动成果的来历,无论是询问长辈还是去工厂都可以。学生要在这个活动中向那些有浪费表现的人们传递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够提升自己对于劳动的尊重意识,也能够带动社会中更多的人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在疫情时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去做一些社会性的公益活动,如慰问医院的工作人员、向老人们宣传抗击疫情的小知识、去参与到社区中做一名志愿者、转发官方的援助信息等等这些实践劳动活动,通过学生们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的劳动能力会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也会不断加强。
(三)学校和家长进行合作 培育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中职阶段培养学生们的劳动能力的时候,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家长们正确的认识劳动和学习的关系,家长们自身要认识到培育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性,进而自主的;自愿的去和学校进行合作。这就要求学校要保持一个定期的沟通,学校可以多鼓励开张带孩子们去参加一些劳动实践活动,也了解学生们在家的劳动情况。学校也要像家长们汇报学生在学校中的劳动教育学习成果,通过学校和学生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劳动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疫情这个阶段无法开展线下的教学活动,给了学生和家长们充足的相处机会和相处时间。学校就可以和家长进行合作,学校多鼓励家长们带领孩子去参加一些疫情阶段的社区劳动活动,在这个为社区疫情工作付出劳动的过程中,家长带领学生们能够在劳动中不断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四)班主任要构建一个劳动评价体系
在中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针对教育的情况和实际的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对学生们进行一个及时的评价和总结,要看学生们的劳动意识是否积极正确、看学生在实践活动里面的劳动是否积极,看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的学习效果,这样通过正确的、合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们逐渐养成劳动能力,提升劳动观念。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利用评价体系也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们的错误和不足,也能够及时的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的进行完善和修改,促进学生们劳动能力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阶段以生命成长为前提条件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需要积极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塑造自身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的自觉性,也能够促进学生们劳动能力的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不断的提升。这样学生们在走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能够更好的展示个人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们全面的、平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燕.基于生命成长的班级劳动教育实践[J].江苏教育,2019(95):64-65.
[2]潘芳妹.职校德育好抓手:“双值周”活动[J].成才与就业,2007(1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