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因材施教原则与班级授课制的冲突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汤伟
[导读] 因材施教原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伟大之处在于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挥其作用。

        汤伟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因材施教原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伟大之处在于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挥其作用。但其实施方法却应该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
        我国现有经济水平和人口现状使得我们一定时期内只能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但班级授课制是存在许多局限性的,首先,上课的时间是固定有限的,其次,课程进度是固定的,最后考察标准是统一的。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无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导致了教学上的无差异化,这与因材施教思想是相背离的。
        我们不难发现,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原则的冲突点在于共性的培养与个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这样在能在班级授课制大环境下实施因材施教。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孩子的知识水平和程度,包括他们各科的水平和能力。然后根据他们现有的水平在心中分成若干个小组,在问题设置、作业设置上都有所区分,让每一个层次的孩子都能够达到他们应该达到的水平。另外,评价标准也应该做到多元化,这样才会更加充分的调动每一个层次孩子的积极性。
        如今班级授课制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充分认识学生个性间的差异,发现和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我认为可以借助家庭教育这一资源。

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我们可以借助家庭教育这一有利资源,通过家校协作,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存在着优势,一个家庭中不只有一个家长,在众多家庭成员的合力下,协助老师开展教学会更行之有效。例如,在完成课堂教学之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安排一些课程或者活动,围棋、书法等等方面都可以,另外,根据孩子薄弱的学科安排适合孩子的学习内容,这样也算是因材施教的家庭操作方式。
        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了解学生,对于容易骄傲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打压,而面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为其安排不同的班级分工,例如,活跃一些的我们可以让他当体育委员、文艺委员,沉稳一些的可以让他当班长,而心细的孩子又是生活委员的不二人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千篇一律的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性格方面的特点,才是从根本上因材施教。
        最后,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因为班级授课制的限制不会轻易变化,但是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各学科的兴趣小组,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班级授课制有其弊端,但也有其巨大的优势,在当今中国教育大环境下,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不应该是一味地质疑,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将各种优秀的制度融入到班级授课制中,彼此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