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实验小学 528226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做到温故知新以及养成平常心对待测验、考试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可从以下方面出发进行改进:注重教师示范作用,优化课前预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检查,开展专题性学习,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数学,学习,良好,习惯
正文: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有一套自己的教育养成系统。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就是说不仅要教好数学知识,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要怎样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呢?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
(一)习惯、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具有简单、自然、后天性、可变和情境性等特点。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习惯可分为:良好的习惯和不良习惯;社会性习惯和个体性习惯;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等。根据不同活动领域将习惯划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功教育是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的,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各个系统的完整性的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教师素质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
(一)数学修养
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的第一需要,但兴趣应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积极追求,这种追求带来对数学的理解与掌握。如果教师也厌烦数学,那么全班也肯定会厌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
(二)教学水平
热爱数学教学,有献身事业的精神,是搞好工作的基本点。数学教师除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懂得学习途径和了解学生。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如何从中学习,不知道推进和阻碍学习的关键因素何在,则教学就变得盲目,脱离学生。
(三)教学态度和人格特征
教师要愿意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期望与困惑,并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比作学生。好的教师应富有热情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希望。中国自古就强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要为学生做表率,教师只有做的比学生好,才能有效地严格要求学生。
三、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
(一)课前预习目标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识字量少,独立阅读能力较差,所以要利用新课的前几分钟,指导学生预习,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养成通过看信息图、看关键文字来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目标
1.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方可离位。
2.课本、工具书、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要按一定顺序摆放。
(三)课堂学习目标
1.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独立思考,敢于发言。
2.带着问题有目的、主动地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四)认真完成作业的目标
作业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作业的总要求与课堂练习是一致的:态度认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缴交、及时订正、及时质疑。
(五)温故知新
重复是学习之母,因此,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的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综合能力差,培养他们按时复习能加深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六)养成平常心对待测验、考试的目标
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考前学会自我鼓励“我平时已经很好了,考试会发挥出最好水平的。”考后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改好错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注重考试的过程,答卷时按照平时练习、作业的要求,要有“平时当考试,考试即平时”的态度。
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策略
(一)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听课的时候眼睛一定是看着老师的,老师在哪,学生的眼神就跟到哪,做到让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课而喜欢数学这门功课,从而培养他们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在书写方面,老师在书写方面,也尽量做到工整、规范,书写每种题型时,都要在练习本上或黑板上作示范,而且在任何一次的板书中都注意标准化,给学生一个标准、统一的版本。
(二)优化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为了优化课前预习活动,教师需要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改变那种让学生记下学习目标,把新知识标题变成问句的简单做法,而应将思维焦点定位在学生的“疑惑”上,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及承受能力的问题,设计有启发性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因而教师需要优化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通过课前的预习活动,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如果教师只是对教材内容复述或稍加解释来解决这些疑难,学生将不会满足,因而教学的重点应逐步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巩固和应用知识。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由学习方式经过内化和提炼而形成,这种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和方法的形成必然是学生亲身实践、亲自体验的结果。
(四)检查习惯养成程序必不可少
老师要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检查,检查他们的口算本、草稿本、练习本和数学书,并且给他们打上等级,在单元考试在与分数挂钩,不让个别学生有机可乘,每天都要检查发下来的作业本、练习册中改错情况,老师应当专门指派一名学生在课前把所有学生的学号写在黑板上,不用改的和改过给老师检查过的把自己的学号擦掉,谁都逃不过了。
(五)开展专题性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要让学生多实践,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保证。在这一方面,开展专题性学习为学习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在专题性学习中,老师要坚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质疑问难。
(六)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思维与创新性是数学思维的主要品质,它包括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等,创新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等,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创新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别的什么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五、总结
总之,从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的好与差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老师要致力于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我们老师的责任,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但对学生的学习甚至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莉.养成好习惯发挥正能量——浅谈七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数学,2013-11-20
[2]伏道荣.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1-10-28
[3]关卫萍.试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