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Y+S”大学科节为载体,促进学业评价改革创新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林学靖
[导读] 创新人才是我国升级为创新型强国的关键

        林学靖        
        温州市石坦巷小学                325000

        【摘要】创新人才是我国升级为创新型强国的关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基础教育的指南针必须从“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中转变过来,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作为鹿城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我们深知学业评价对于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学业评价内容更具针对性?如何让评价方式更趋过程性?如何让评价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效对接?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校提出了以基础学力养成为突破口,通过“研﹒教﹒学﹒评”来构建“Y+S”(即阅读+实践)大学科节下学业评价改革创新的校本样态,来推进评价改革在校园真正落地,成长老师,成就学生,展现亮色。
        【关键词】“Y+S”大学科节   学业评价
【正文】
        一、创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需求
        创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是时代需求、教育发展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创新时代对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迫切需求。
        (一)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要求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
        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前提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对创新人才赋予新时代的新定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在继续强调“智”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全人培养理念。针对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新定义,当前创新人才的模型包含“科学人文”的知识与能力、“发明创造”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个核心要素,可以全面评估学生“五育”的发展。基于建构创新人才三要素模型,我们可以从“科学人文”、“发明创造”、“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对创新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多元评价,进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指导。
        (二)创新学业评价改革是克服“唯分数、唯升学”教育导向的关键途径
        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下,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能力素养、思维品质等考查不足。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教育导向,必须在教育教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提供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支持形成性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三)“Y+S”大学科节在促进学业评价方式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教育评价载体,我校“Y+S”大学科节为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提供了方向。基于“Y+S”大学科节的评价,不但可以全过程、全方位采集学科素养数据,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动态、实时的评价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而且可以获得情感因素、心理倾向、实践能力等非结构化数据。
        二、“Y+S”大学科节下学业评价改革创新的校本样态
        基于创新时代对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呼唤,我校作为鹿城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学校,自2017学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学业评价针对性、过程性及实践性的研究,以学力养成为评价内容,通过“研﹒教﹒学﹒评”来构建“Y+S”大学科节下学业评价改革创新的校本样态,来推进评价改革在校园真正落地,成长老师,成就学生,展现亮色。
        (一)学力撬动“研”,让学业评价可视
        为了夯实基础性课程,学校以基础学力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同时也作为学生学科素养能力的评价内容。2017学年,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依托学科教研组活动这一平台,组织各学科围绕“基础学力”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形成并建立符合本校校情、学情的各学科基本学力,并形成梯度与序列。
        首先在教研组活动中,各学科老师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统观教材,逐篇逐课,讨论归类,对基础学力进行一级梳理,形成文字初稿。在此基础上,各学科骨干教师比照年段,统筹审核,进行二级梳理,确定我校特色化序列化的各学科基础学力表。这样以二级教研的形式,全体教师不仅人人参与梳理,同时也人人明确各自学科基础学力的发展梯度。接下来无论对学科教学的重难点把握,还是对培养孩子核心素养能力螺旋式上升的指导意义都是巨大的。
        (二)学力引领“教”,让学业评价可做
        2018学年又在这本学力册的指引下,我校通过日常的随堂课调研,试水学力课堂,研磨学力常态课,形成优化课堂教的策略,作为教学生长点,助力学力在课堂落地。期初由教导处安排制订一学期校常态课调研的进度表及要求,旨在让老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虽是随堂课,但老师们线下依然一遍遍的磨课,线上一次次的沟通,各学科围绕各自的学科特点,紧扣基础学力的落实与养成这一目标,研讨学力课堂的构建和范式,碰撞智慧,启迪思考,形成了各自学科“教”的策略。
        语文学科以“1+X”联读的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通过多文本比较阅读或平行阅读,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挖掘其深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高阶思维。数学学科以基于关键性问题的有效导学单的设计为教学生长点,将课堂从一味的灌、大量的练转化为“有效的导,针对的做”的启发式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英语学科以思维导图统整单元教学的学习策略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将课堂由教向学转变,培养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能力,由教向学转变,真正变“鱼”为“渔”。科学学科以有效科学记录单的设计的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三)学力检测“学”,让学业评价可动
        以基础学力作为显性评价指标,老师们站位学生,着手设计活动与趣味兼容的校园大学科节,并努力使之成为一个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为期一月的各学科节,全员参与,分段设置“Y+S”项目(即阅读+实践),分层奖励,提供自主学习的梯度。最后以项目过关的形式,评价每一位孩子每一年段每一学科的学力养成情况,表彰优秀者,鼓励达成者,评选学科学力小达人,以赛促学,以评促学,真正将基础学力落到实处。
        1.“Y+S”大语文节,尽品人文诗意
        我校的“Y+S”大语文节,分为“诵阅”和“实践”两个项目。孩子们乘着“云”诵读吟咏,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过关打卡。一二年级的“吟诵小主播”,小朋友们用最美的声音,或吟诵最喜欢的古诗,或自编自演《古诗串烧》,或哼唱起古诗小曲。


        三四年级的“诗文名片秀”,三年级同学围绕写景、田园、四季、节日等主题,四年级同学围绕友情、爱国、边塞、思乡等主题,为喜爱的诗文定制名片,秀出经典诗文之璀璨。五六年级的“诗人少年说”,作为哥哥姐姐的他们,认识了不少的诗人、词人,于是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位做人物专题研究:阅读人物传记,了解其生平、经历、风格,背诵作品,观看相关视频(人物纪录片、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等),最后化身主播以短视频呈现他们对喜爱的这位诗人或词人的精彩介绍。我校的语文节,既有基础积累,又有专项研究。孩子们在朗朗读诗中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读出别样的风景。
        在语文节的“实践PK”场上,有故事的汉字说,成语解说秀,汉字听写赛,巧嘴明辩会,全校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个“实践PK”场域里的一员,在参与班级、年段层层体验中,使语文节成为一个动态、交互的学习场所,让学习真实发生,让评价真正落地。
        2.“Y+S”大数学节,尽享思维曼妙
        “Y+S”大数学节,石小娃们在阅读中思考,在玩转中实践。每位孩子根据各年段数学阅读推荐书目,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展开阅读,设计并制作与内容相关的快乐数学美书签、快乐数学个性卡、快乐数学趣导图和数学名题巧设计,绘出自己对阅读的独到与思考的精彩。各年段的趣味实践项目同样精彩纷呈。一年级的玩转七巧板,二年级的巧移火柴棒,三年级24点PK赛,四年级极速魔方,五年级数独嗨客,六年级名题设计,全校学生全体总动员,历经班级海选,参与校级PK,层层选拔,好不刺激。他们在体验数学魅力的同时,启迪思维,同时落实各年段的学力要求。
        大数学节,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提升,切实营造了学数学、阅数学、用数学的校园文化。
        3.“Y+S”大英语节,尽展自信风采
        “Y+S”大英语节,全员观影阅读英语老师推荐的影片与书籍,制作多姿阅读观影卡。一张张创意名字牌、单词卡,一份份创意阅读单,尽显石小娃们漂亮规范的英文书写功底和无限的创造力。
          英语节实践项目,指定时间,指定范围,全校投入多彩的配音活动中。课间十分钟,回家路上,时时处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磨音练习的声音。配音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是眼,耳,口,脑多方面调动的协调配合,是对剧中角色的感同身受,是在无数次地有意识模仿之后对语言深层次含义的揣摩,从而达到人声合一,自由驾驭语言的目的。校级舞台上,服装相辅,道具相助,美妙而精彩的英语场景剧闪亮登场,每一位选手自信的风采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Y+S”大英语节,阅读让石小娃更有底蕴,配音让石小娃更具自信。
        (四)学力量化“评”,让学业评价可测
        作为鹿城区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校,我们不仅制订了详实具体的“石坦巷小学幸福评价方案”,还设计了校本化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得到了有效落实。其中结合学科节的特色校本课程“博文堂”、“数学乐”、“魔英秀”的评价,记录每一位孩子的“学力成长轨迹”,借“Y+S”(即阅读+实践)学科节以评促学,以赛优学,真正将基础学力落到实处。
        同时关于评价设置和要求,体现了我校对学科基础学力应用化、实践化、趣味化的思考与探索。“博文堂”是对孩子语文学科基础学力的评定,包括记录参加诗词诵读展、语文系列实践活动的成果。“数学乐”是对孩子参与数学阅读与思维实践的专项评定,包括数学游戏、数学阅读成果等。“魔英秀”在考核英语阅读素养的同时,鼓励人人参与英语趣配音。这样的特色评价重过程、重兴趣、重体验,引领各学科学力课堂有序、有效、有趣开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Y+S”大学科节推进学业评价改革的创新成效
        序列化的学力标准是基础,可视化的学力课堂是保障,校本化的“Y+S”大学科节是创新,特色化的学力评价是成效。一路探索与实践,我们愈发坚信:我校提出的以基础学力为核心,通过“研﹒教﹒学﹒评”来构建“Y+S”(即阅读+实践)大学科节下的学业评价改革创新的校本样态,让评价研究根植一线,面向全员,更具张力,拔节新芽。
        (一)学校,评有特色
        一本《各科基础学力手册》,三大素养与趣味相融的“Y+S”(即阅读+实践)大学科节,12张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是学校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全体老师的智慧与汗水,普惠每一位孩子,让她们的学业评价真正做到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能力,成为我校学业评价研究的一抹亮色。
        (二)教师,评有所获
        学力课堂研磨,老师们抱团讨论、参与和体验,逐步形成我校各科学力课堂新样态:“1+X”语文联读课,基于关键性问题的导学单介入式数学课,以思维导图统整单元教学英语课,科学记录单嵌入式科学课,从不同学科充分展现我校学力课堂的教学研究成果。
        浓郁的教研氛围同时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个专业成长的平台。2018学年至今,学校相继有22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级教学平台展示我校的学力课堂理念和团队智慧。尤其是朱也妮老师在2018年全国第三届“合作学习”专题研讨会中上题为《新型玻璃》的合作学习研究课,获得高度评价。林始佳老师在2019年温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优中荣获一等奖的佳绩。在团队中,在研磨中,石小老师们在幸福地跨越式成长着。
        (三)学生,评有情趣   
        我校的特色学业评价坚守学科本位,重视基础能力。“博文堂”、“数学乐”、“魔音秀”等项目评价改变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在“Y+S”(即阅读+实践)大学科节的各项阅读体验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看似评价,实为激励。评价只有面向全员,深入全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标准,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我校以各科基础学力为立足点,撬动“研”,制订校本化的基础学力手册,让学业评价有“册”可依,同时学力册引领各科的教学,老师们在随堂课中研“教”,探索落实学力的各科课堂的“生长点”。还借学校“Y+S”(即阅读+实践)大学科节趣味化、活动化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力养成情况,并将量化结果记录在校本课程中。学校研究探索的以“研﹒教﹒学﹒评”来构建“Y+S”(即阅读+实践)大学科节下学业评价改革创新的校本样态,追求的是全员发展,力促的是学业进步,让每一位孩子品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学校的幸福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嘉.大变革时代下,如何重新定义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管理,2018,No.333(08):7-10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