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绮云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广东 佛山 528100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特别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劳动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和知识生产的劳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基于对新时代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我校开展了在研学旅行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以研学旅行的体验性、知识性、实践性突出的优势,实现校外劳动教育的规范持久落实,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
一、研学旅行中融入的劳动教育的类别
从类别上看,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的劳动教育,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生产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和趣味性劳动。
生产性劳动是指从事农业方面的劳作,包括种植、收割、采摘、护理、养护等,通过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耕作知识,掌握耕作技能,感受农事生产的辛劳,了解农耕文明的魅力,实现自然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生共长,劳动学习与研学旅行同频同振。
研学旅行中的生产性劳动要把握三个关键。
一是真实环境。让学生得到切实的体验,劳作的场地必须是真真实实的农耕现场,需要学生抱有豁出去的心态和汗流浃背的实际行动,且体验实践要有一定的时长,起码要三天以上,让学生体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累,如此方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感受劳动的价值。我校在2016年组织带领学生到郁南农村研学,学生在郁南森美村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15天,在狂风暴雨中依然与村民上山采摘柑橘,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中清理被大风刮倒的大树,在寒风凛冽中依然的外出种植木薯。15天里,同学们在劳动生产知识的掌握,对劳动人民的态度,对劳动致富的道理,对劳动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收获都是巨大的。时下,有些学校组织农耕主题的研学,学生在两三个小时内,在人造的场域内插秧、捉鱼、采茶等,娱乐多于教育,形式多于内容,劳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注重科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需要坚持发展,更需要科学技术。带领学生走进农业科技园,农业研究所,农业现代化基地,让学生看到科技农业的蓬勃生机和美好前景,感受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领会创造对劳动的重要意义。我校曾带领学生走进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基地,让学生亲自实践无土栽培价格昂费金线莲,见证半亩地就是一层房子的农业奇迹。这类研学活动革新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激发了对劳动科技的兴趣,播下了劳动创造的种子。
三是立足本土。我校研学旅行以广佛范围为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认同广佛的历史文化,培养家乡认同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觉。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我们注重突出本土的特点和优势,宣传本土文化传统,融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乡土教育于一体。如冬瓜是我区的特色农产品,我们在探秘“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研学中设计活动:学生种植冬瓜,采摘冬瓜,捧冬瓜,做冬瓜宴,最后也品尝冬瓜。在研学中,我们特别注重邀请本土的劳动模范做宣讲,发挥出榜样的激励作用。
创造性劳动是指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思维性、合作性、创新性的活动,产出新的劳动产品,以培养学生劳动创造力,思维创新力以及合作探究力。创造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校外劳动实践的难点,也是研学旅行中的亮点。
研学旅行中推进创造性劳动,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创意物化,主题探究、问题解决。
创意物化是结合研学的任务,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成功制作出作品,作品一般强调新颖独特,合理美观。如,我们曾在“探秘森林之美”的主题研学过程中设计用木块木条为小鸟搭建森林小木屋的环节,在“秋天的收获”的主题研学中,开展用禾秸创意制作稻草人以吓跑田鼠的比赛。这些活动在实际的场景中用真实的材料真实地制作,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劳动创造力。
主题探究是完成研学旅行中的探究任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诚实的劳动态度和合作劳动的能力。探究学习持续时间较长,文献查阅,访问调查,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环节较繁琐而且要求真实严谨,过程中同学间的合作共享,对信息工具的运用等,也能品尝出劳动过程的酸甜苦辣。
问题解决类是在研学旅行中设置真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解决,例如,市民对岭南印象园中的传统文化不高,请你想出办法解决,参与研学的学生分组想办法,有的做出了宣传手抄报张贴在课室里,有的做出宣传单张派发给身边的市民,有的运用各种文化现象,如广绣,龙舟文化等制作出了年历,卖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这既达到宣传的效果,也历练了劳动的过程。
研学旅行一个重要特征是户外性、休闲性,这是其区别于室内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它吸引学生们的一个优势所在。运用研学旅行的这些特征,开展趣味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效果必定事半功倍。在“寻味顺德,享受舌尖上的幸福”主题研学中,我们让学生小组内自主支配每人身上仅有的25元,并且要品尝到顺德八种美食,记录下品尝的味道,这样的设计倒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想办法获得收入。在“探秘旧街历史”的研学中,开展一元生存挑战活动,学生既要完成研学任务,也要通过劳动赚取午餐费和交通费,赚钱的过程也是对旧街人文历史的认识感受的过程,这些活动都是对学生的财商教育,劳动教育,有挑战性,有趣味性,深受学生欢迎。
二、研学旅行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
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共通共融,都为学校的校外实践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都为生活化教育提供的载体。在研学旅行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合适的基地。合适的基地是两者融合的关键。寻找研学基地时,考虑可否开展真实有效的劳动教育,能否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习得和提高。基地的建立要与学校的研学主题一致,如我校以本土(广佛范围)研学为主题,建立的基地在蕴含劳动教育要素外,还富有明显的本土性,代表性。建立基地以后,在不断的合作中逐渐完善研学劳动教育的设计,双方互相补充互相提高。目前我校开发的基地有:广东省康喜来科技农业园,维记牛奶牧场,郁南森美村等。
二是构建合适的课程。课程能够促进劳动教育持久化,常规化和规范化,开发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实践中补充完善课程,是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的思路,是学校劳动教育发挥出实效的方式。劳动教育的课程不需要高、多、大,但求贴近学生,内容具体,且能切实开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研学旅行中,我校开发的劳动课程有:认识黑美人(黑皮冬瓜),龙舟制作,我塑陶泥等等。这些课程不仅融合在研学旅行中,而且与学校生物、地理、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知识相融合。
开展合适的教学方式。把劳动教育融入到研学旅行中,要注重对立统一的思维,既要看到两者的共通性,也要把握两者的异质性。劳动实践要与具体研学旅行的主题一致,让劳动实践丰富研学旅行的行程内容,两者相得益彰。在评价上注意多元与聚焦,研学旅行中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多维,但劳动素养应该是评价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劳动素养的评价应该是具体清晰。研学旅行的休闲趣味与劳动的辛苦体验要和谐统一。研学旅行要是太苦太累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劳动教育如果太轻松也得不到教育效果,准确把握中间的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