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的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声音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期   作者:雷磊
[导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雷磊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河西小学      山东  肥城  271600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就不能算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文本交流,和作者心灵交流。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汉字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小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本文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案例,阐述了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朗读能力     指导朗读  培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能有声有色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2】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干,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推动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读的积极性后,其学习才能落到实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培养小学生朗读兴趣。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如我在《猫》的教学中,首先展示小猫活泼可爱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一些憨态可掬的小猫。图片都是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小猫玩线团的图片、抱着花枝打秋千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一课的意境中来。此时教师再乘机范读课文,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范读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 另外,要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阅读课文的习惯。
二、教师方法指导与学生反复练习。 
        小学生朗读课文,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语速的快慢、重音与强调、停顿与连接、语调的抑扬等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中不同的语声调和语气。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朗读要在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才能有所提高。教师要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需要多种多样,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只有加强朗读联系,才能提高朗读能力,从提高语文能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

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
        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比如我在《西风胡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品读,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在感知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顺势质疑导读: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2到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师生进入广泛、深入的师生对话交流。学生可能有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我重点会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比如: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抓住三个“让给”,一个“留给”体会作者用排比、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按照“谈感受——品析词句——指导朗读”的模式,引导描写胡杨生存环境,胡杨特点及胡杨品质的语句品析,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三、注重朗读评议,激励学生朗读自信心。
???积极的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指导中也是如此。教师简明、富于激励的评价。不但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热情,而且还能使孩子明白自己朗读时情感把握的分寸是否合适。同时,同学之间的互评也是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积极的评价,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让
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比如在教学《珍珠鸟》时,一名学生朗读完后,我请其他学生评价。先评议读的正确不正确?为什么?通过发言使学生意识正确即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再评读的流利不流利?为什么?评价中明确要读准停顿,注意语气轻重缓急。最后评读得有没有感情?懂得要在读中融入自己所体验出的情感。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些激励性的话语,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点拨一下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在学生朗读完要及时给予肯定。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诸如:“读的真棒!”“让人听得都醉了!”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
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精彩的朗读将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 出版地: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第8页。
[2] 张秀玲 《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年 第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