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质疑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期   作者:魏利美
[导读] 学贵有疑。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不知从何问起的现象

        魏利美
        阳谷铜谷小学 山东 聊城252327

        学贵有疑。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不知从何问起的现象。因此,解决了学生敢于质疑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什么时候问”、“问什么”和“怎么问”的问题。下面就以小学中高段年级的部分课文为例,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质疑:
    一、把握时机质疑
    (一)课前质疑
        所谓课前质疑,即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它所指向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可以是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感悟,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质疑等等,一般也称为疏通性质疑。所以,在学生预习课文时就要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就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他们在春节时做些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学习,才更有目标,这样的学习才能更有效。
    (二)课中质疑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质疑,又往往是孩子们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向更有深度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出现了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闪”字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闪”而不用“躲”?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容易体会到“闪”可以写出武松的勇敢机敏。
    (三)课后质疑
        真实的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不仅要注意课前、课中的提问,还要十分注意课后的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处体现自主意识。在课后给学生思考拓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多提出问题,如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一课,在课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男孩尼尔斯之后会遇到哪些神奇的事情?”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阅读、学习。
    二、多方面质疑
    
(一)从课文题眼处质疑
题目往往隐含着许多信息,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有语言文字方面的等等。如果能让学生从可提出入手质疑,可以得到更深入的体会。如教学《那个星期天》一课时,学生质疑课题那个星期天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在那个星期天做了什么?让学生就带着疑问开始探究文本。
   (二)从文章词句处质疑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并茂的佳作,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值得我们细细的揣摩品味。对这些词句的学习可以通过质疑的方式加以确切的领会。如《跳水》一课中,“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我在引导学生思考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时的思维过程时,学生就会思索,就会质疑风平浪静的海面有什么作用?然后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也就明白了风平浪静其实是为文章做了铺垫的作用,这样的环境才为后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学们从此处学会了质疑词句。
     学生问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的,只要在这条道路上多思考,多启发,多给学生创设可以问的条件,让学生养成会质疑的好习惯,相信他们会越来越会问,越来越会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