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期   作者:魏明珠
[导读]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展开分析讨论

        魏明珠
        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    陕西汉中   732500
        
        摘要: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展开分析讨论。从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文化素养;
        五千载岁月悠悠,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与变革中形成了绚丽多姿的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渠道,所以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铭记历史使命,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
        语文是语言、文化的集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向青年学生呈现、诠释古今中外优良文化精髓的窗口。通过优秀诗句、语篇、字词等特殊渠道,可以将东方文化美学价值、德育价值等展示的淋漓尽致。将五千载悠悠岁月传承与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实际上是对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补充与升华,学生借助语文学科感知、体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升华内在文化底蕴。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书法艺术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可以让高中学生从汉字发展背景、历史沿袭等多维度了解与感知中国文字的美学价值,进而为传统艺术传承、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中囊括了民风、民俗、节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文化,将其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对文化内涵的剖析与赏析能力。如讲解《荷塘月色》一文之时,可以渗透“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历史知识,利于学生透过时代轨迹感知文化内涵,进而深入理解语篇寓意。
        (二)提高学生文化鉴赏能力的需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育关注核心素养培育,而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鉴赏能力属重中之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气连枝,利用学生文化鉴赏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涵盖天文、地理、艺术等各个门类,语文课上教师有选择、有目标、有计划的渗透传统文化,通过语文知识加以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领域、多维度、多层次的语言文化知识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邃的文化分析与鉴赏思路。另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实现课堂内容多元化,激活学生了解文化、解析文化、深思文化的内在驱动力。例如我们在讲解《氓》这一诗歌时,可从《诗经》起源说起,将其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切入点,之后结合诗经中的语句,深入讲解历史知识,辅助学生解析诗歌中传递的思想感情,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鉴赏文化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体系的需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事实存在、绚丽多姿的,更是耐人寻味的。传统文化自身携带趣味因子,如民间故事、神话人物等。而很多文学典籍中也塑造了具备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将其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警句名言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更大的意义在于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透过传统美德感知当下道德,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全面发展,文化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朗,青年学生受“潮流文化”侵蚀日益严重,对“潮流文化”追捧逐渐升温,导致传统文化容身之地逐渐狭窄。然而推动社会进步与行为规范的根基在于传统文化。优良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所向、灵魂所致、价值所依。对于青年高中学生而言,每一堂语文课都将是一次思想与精神的洗礼,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引领学生冲出狭隘思维的泥潭,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高中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深刻意义,感受其在历史传承中的责任、担当与使命,循序渐进的养成正确价值观体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延伸语文课堂,强化传统文化趣味性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姿,既有儒家的礼仪仁爱,也有道家的无为而治,既有饮食建筑,也有节令建筑,既有文学艺术,也有舞蹈美术。但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材中提及的传统文化涉及面相对较窄,很难触动学生的灵魂。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如果发现语篇内容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进而提升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例如讲解《春》一课的过程中,文章自身与节令气候息息相关,教师可以讲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切入点。一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节气代表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感知节气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讲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如春分当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所在的领域处于春天,而南半球处于秋天。
        (二)结合语篇高效渗透传统文化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中,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并不少见,只是一部分比较明显,一部分比较隐晦。为了切实提高高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激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将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语篇做出深入分析,透视与挖掘其中隐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并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实现其与教材的紧密结合。朗读就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但是现阶段高中生的朗读活动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这无疑是浪费时间,难以深入总结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所以教师可以主动传达朗读策略,引导学生在泛读、诵读、精读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例如,针对《五人墓碑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深思合二为一,指导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篇的精神思想。在这一课的开头其实已经表明了文章的主旨,通过匹夫、高爵的比对,表明了“轻于鸿毛”与“重于泰山”的生死观念和人生信条。教师在引导学生精读与诵读之后,可以通过问题情景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死价值的深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体系。
        (三)创设丰富情景,激活学习兴趣
        “大语文”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等环节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乃至立德树人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实现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底蕴与魅力的同时,实现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一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片面的认为渗透传统文化必须要借助文言文、古诗词等,实际上大量传递类似知识,只会让课堂氛围更加枯燥,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认知,同时也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化的、现代性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利于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同时利于引导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与素质教育思想一脉相承。为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价值诉求,以全新的视角、态度、方法融合与渗透传统文化,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宏妍.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19(33):81.
        [2]张希合.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33.
        [3]刘爱云.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29):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