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池华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前进小学,广东省湛江市,524059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上必备的环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每个阶段阅读部分都着重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今天定当更要重视语文朗读的指导,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朗读。首先,教师要抓好学生的字词句读音,读准字音,理好停顿;其次,教师要发挥范读作用,指引并带领学生;最后,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让孩子在读中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让校园处处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尚且知晓的道理,我们今天更不能忽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每个阶段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各个年级朗读教学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低年级的语文来说,新课标教材识字量较多,课文篇幅较长,而低年级的农村孩子,他们入学前几乎不认字,极少阅读课外读物。在这种情况下,朗读教学的指导尤显重要。我就自己执教小学语文多年的经验,谈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一些心得。
朗读第一步:读准字词句。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要做到准确地朗读课文,就必须先学会生字词。综观新课标的课文,一二年级的课文,每课一类字至少有10个左右,二类字15到20个左右,所以,学好生字词是第一步。
首先,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学好该课的生字词。他们可以在家提前预习,利用一年级已学的拼音拼读法,自己拼读。回到教室后,认真跟循老师的课堂节奏,读对、读准每一个字词,再开始朗读课文,务必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读准确,只有字词读准确了,才能为“更好地朗读课文”作准备。
其次,读好语气词。如啊、呀、哦、吧等,同一个语气词放在一句话的句首或句末,它的读音是不同的。放在句首的语气词,一般读原来的声调。如《一封信》的“啊,太好啦!露西叫了起来。”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啊,我们终于找到了——”中的“啊”都是读该字原本的声调“à”。而《难忘的泼水节》的“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啊!”中的“啊”就读轻声“ɑ”。老师平时多提示、善总结,这个语气词的正确读法,低年级的孩子也能轻松地读好。
最后,处理好停顿。低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时常“念经式”一样,不知道在哪停顿、停多久,总爱扯着嗓子来读,这样读者累,听者也累。针对这些常见的弊端,我教给孩子“1、2、3”的停顿法。朗读时,遇见逗号,在心里默数“1”接着读;遇见句号,心里默数“1、2”接着读;遇到段与段之间则数“1、2、3”再读。这样的数数停顿法,浅显易懂,低年级的孩子较易接受,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朗读,极少再出现二重奏式的朗读。
朗读第二步:教师示范读。心理学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而且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面对低年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的示范读突显重要与必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直观性强。低年级学生对什么叫“有感情朗读”的认识还很模糊,大多数孩子处于“唱读”阶段,他们认为“有腔有调”、扯开嗓子大声读就是“有感情朗读”。这时,教师的示范读其实就是一幅形象图。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尚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教学《狐假虎威》时,“狸眼睛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中的“一转”、“扯着嗓子”、“你敢吃我?”和“一愣”,教师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地把狐狸的狡猾表现于脸上,形传于朗读声中。
学生听完后,眼神都亮了,个个跃跃欲试,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都想像老师那样,用朗读把狐狸和老虎的神态、语言从内心洋溢出来。
2、感染可调性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好的示范作用就像一盏明亮的指路灯,指引并带领着孩子们。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放了两遍录音给孩子们听后再朗读,发现朗读的效果并不好,似机械式的模仿,又或者说是模仿得一点也不像,总有一种隔靴掻痒的感觉。当时,我干脆摒开录音自己范读课文,深情地挖掘出内心对雷锋的怀念之情。同时,对于文中的“你在哪里,你在哪里——”两次呼唤,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而缓的语气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句子又适当地提高了音调。学生仿佛置身于呼唤雷锋叔叔的场面中,感动又专注,尤其是他们看老师的神情,满眼都是崇拜与羡慕。再次叫他们朗读时,已完全摒弃古板的一字一顿,像模像样地仿起老师的表情和语气。可见,教师示范朗读的作用多么巨大。
古人云: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低年级学生常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搬到自己的脑海中。教师示范朗读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而进入文中的意境来。还有,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教师动情地范读时,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学生的神情更是专注的,教师无须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此时的学生根本不会以任何形式来捣乱纪律的。相反,更多的学生会陶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它比任何一次的说教声来得更直接,更能感染学生,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第三步:一定要多读。语文课必须得读书,还得多读书,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语文课没有了读,这节语文课便没有了语文味,更谈不上是好的语文课。我曾听过《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一节公开课,执教老师的教具和课件准备得很充分,还编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韵律手操。课堂环节很紧凑,学生都在忙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除了看视频朗读外,就只是全班齐读一次,再没有空闲的时间来读课文了,语文课成了思考课、讨论课。语文课怎样才能做到多读呢?
1、学习新课之前,要初读课文。这个初步读,不要求对课文内容有多了解,但一定要达到老师的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破词、不破句,先扫清字、词和句的障碍,读通课文。还有,一边读一边用字典标出生僻字词的拼音,初读至少三遍,慢者可提前在家先读。
2、讲解课文时,要充分读。教师讲解课文了,这时更要多读课文。脑子里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答案。低年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单一,最有效的也是最直接的找到问题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充分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答案。这样,学生自己有收获感:原来,充分读课文是多么有用的。内心的底气足了,更有勇气与同学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爱上朗读,爱上思考,爱上语文课。
3、讲授课文后,要熟读成诵。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并背诵下来。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多美的句子呀,我要求学生尽可能背诵下来,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文熟读成诵后,原来不理解的自然段就慢慢地理解了,写起作文自然就有词了,也生动了。
总的来说,朗读是语文课堂上必备的环节之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发音吐字习惯,做到语气、语调自然,不做作。特别是对于农村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腾出足够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小组读、个人读、齐读、比赛读、配乐读、教师的范读等,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从而让低年级的语文课活跃起来,随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孕育出浓浓的语文味,升华到悠悠的语文韵。
作者简介:吴池华,1978—,女,汉,籍贯:广东省湛江市,职务职称: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湛江市坡头前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朗读教学,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广东省湛江市,52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