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宇虹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融创实验学校 541004
摘要: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性的学科,它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同时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和其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习作单元,就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加工,对资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能够形成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习作单元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习作单元;学习模式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习作单元,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文字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使其所思所想能够用语言和文字同时表达出来。习作单元要发挥其作用,就需要教师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设计,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延伸,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通往习作道路的平台。
一、利用习作单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面对某个情景,某件物品及某些事物,其脑海中的印象很可能只有一点点,很难完整的叙述和表达出来。他们的思维过程不完整不连贯,写作起来必定也是无从下手且毫无头绪,经常是想到哪里写哪里,毫无逻辑,没有连贯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其表达更加顺畅。比如我们在让学生对春天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见到的春天进行描述:春天的颜色——小草是绿的、花是红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通过这些描述,引导学生能够围绕春天进行想象,在春天的美好环境下,人们都在做些什么:放风筝、春游、去公园游玩。经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副生动的春天画面,有颜色,有景物还有人在活动。然后再让学生对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一篇关于春天的景物描写的小文章也就完成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在遇到相应的环境描写的文章时,就会思考学过的知识,并加以整理利用,知道从哪里下手,如何写好这样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在进行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观察。不仅仅是要看到事物表面所呈现给我们的东西,还需要我们通过画面的展示,扑捉到更加深入的信息内容,从而通过我们自身的经验,利用我们的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大脑以及语言等对事物进行基本的判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还存在感知能力的初级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具体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小学生习作学习的前期阶段,一般都是通过对指定的图片资料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图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形成文字表达出来。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为其后续的写作过程提供相应的思路。
例如,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画面,让他们进行观察。画面上有树林,树林围绕一片房屋,屋顶烟囱上炊烟袅袅,我们为学生展示的是一副生活气息很浓的画面,这个画面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这副画面都有哪些景物,人物,同学们会很快的说出画面中存在的景物,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画面展示的大约是什么时间,屋里面的人正在做什么,这时候同学们就会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情况进行思考,然后回答:屋里的人在做饭,现在是吃饭的时间了。这样通过观察并对学生进一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利用所看到的情境,进一步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认知。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将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向文字转换
小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和成人来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具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即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但由于他们喜欢探索,有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大脑,所以总是对新事物好奇,促使他们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可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的局限,使得他们对所提的问题以及答案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总是以片段式的、缺乏逻辑性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不能将他们的思维融会贯通,连贯的结合起来,这种片段式的思维及表达方式将会影响今后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能够按照逻辑顺序将问题串起来,并形成完整的语言表达。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可以一句一句的指导学生,使其在句子词语不重复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句。比如,在让学生对家里做饭择菜环节进行描绘时,一般都会说“今天晚上妈妈下厨给我们做菜,我和爸爸来择菜。”这样的口头描述没有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但是没有点缀词进行细节描述,缺少画面感,代入感不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点缀描述“今天晚上妈妈要亲自下厨给我们做菜,我和爸爸搬着小凳子来厨房择菜”在表述中加入“亲自”和“搬着小凳子来厨房”这两部分的加入,使画面更生活化、更生动,带入感也强了很多。在语言表达理顺了之后,再要求学生按照表述过程将语言转换为文字,也就顺利很多,这样文章写起来也就更加生动自然。
结语
语文的学习,不只要会读,还要会说,更要会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基础性的长期教育工程,要想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促进习作单元学习模式的创新,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实践中摸索,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利用习作单元的学习,构建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并能够用文字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一篇语言优美,逻辑清晰,情感丰富的优秀文章。
参考文献
[1]赵恕敏.指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9(04)
[2]郑桂华. 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学习活动的特点及教学建议——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部分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9(03)
[3]郑新丽.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语文深度教学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9(01)
[4]熊梅,李洪修.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学习的价值、特征和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