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祥
贵州省兴仁市百德中学
摘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开拓创新,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式,注重数学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贴近生活的素材体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培育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构建高质量课堂。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与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能力;应用意识;教学情境
引言
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模型、结构、数量等概念的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关联,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数学课程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会学”更“会用”,既能理解教科书上的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还能灵活地运用它们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意识的必要性
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应试教育”强调学生的分数、成绩,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应用能力,若是教师的教育工作陷入“应试”困境,学生就只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做题、练习,即使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也不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应用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进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偏差
我们都知道中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决定着他们可不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进行后续的学习,所以教师会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安排过程中会注重自身的讲解作用,想着如何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如何压缩时间放入更多的知识点,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自觉地就会忘记了学生应用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课堂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参与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想走,课程节奏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输入的过程,没有输出的机会,对于学习的知识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应用检验自身学习水平的机会,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学会,所以在课下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没有办法很好地推进后续的学习。
(二)课堂缺乏互动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状况不佳,很多时候课堂上教师根本不与学生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办法很好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教师只顾往前走,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有限,不能接收那么多的知识点,所以应用能力停滞不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空间,合作思考某些知识点,这是一种应用的机会,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但是在课堂中教师很少运用合作探究,觉得浪费课堂时间,所以课堂缺乏必要的互动,课堂氛围不佳。
(三)忽略学生学情应用
所学知识需要教师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合理的设计,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重,没有办法很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查漏补缺,学生的应用水平就没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进行。
三、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一)设计生活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它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流程与方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教学“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课时,笔者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并解决。比如,“你每天上学的路上需要经过两个十字路口,这两个十字路口都安装了交通信号灯,每一个路口遇到绿灯和红灯的机会是一样的。你想上学的时候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实际上这样的概率是多少?”“你周末的时候和两个好朋友去动物园玩耍,准备拍一张照片留念,假如你们三个人站成一排合影,你刚好站在你两个好朋友中间的概率是多少?”“妈妈让你和妹妹吃完饭刷碗,可是你俩都不愿意刷,妈妈准备用投硬币的方式去决定谁洗碗。于是妈妈同时投两枚硬币,规定如果朝上的两面都是正面则妹妹洗碗,如果不是的话就是你洗碗,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公平吗?”通过对这类生活化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用列举法求概率,更重要的是,他们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数学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马路上红绿灯所显示的数字、红绿灯交换的时间、相邻十字路口红灯时间间隔,都是根据科学的方法来计算并且设置的。在小说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有一些神奇的学霸精确地记录上学路上的红绿灯时间,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在什么时间点从家出发去学校的所用时间最短。教师同样也可以设置一道这样的应用题,让学生们去解答,或者让学生们去记录自己上学路上的红绿灯时间点以及红绿灯时长,得出一个出门时间点,让自己从家出发到学校所用时间最短。这样的数学应用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还能够切实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使得学生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原来的被动聆听和学习,逐步变成主动求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利用与学生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培养应用意识,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之处。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应用的魅力
运用多媒体,能够生动地展示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以及视频材料等各种信息。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们在屏幕上学习、解答和应用。教师可以将摩天轮放映在大屏幕上,利用摩天轮来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的定理和相关推论。教师还可以设置背景音乐,视频中转动的摩天轮配上或轻快或沉重的声音。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更能够清楚地记住圆的相关知识。教师还可以在摩天轮的静态图上画出其内接四边形,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假如我把四根足够长的铁棍的所有顶点都放在摩天轮的外圈上,这四根铁棍组成的四边形,它有一个专属的名字,有同学知道是什么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提高课堂魅力,使学生专注于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结束语
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不断渗透、引导;不断深化、拓展的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应用意识”“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系,正确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让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出数学原理和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晶,应用意识数学课堂永远的“根”[J].理科考试研究,2014(16).
[2]王显峰,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题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38-139.
[3]沈志强,初中数学应用教学初探[J].总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2):21.
[4]阚艳滨,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