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姣
贵州省赫章县古达苗族彝族乡安啷教学点 贵州毕节 553209
摘要:小学数学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提高兴趣;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素养。
一、数学教学联系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习力”一词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后来被教育工作者借用到教育领域,以帮助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运用学生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才能拓展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注重与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如摆一摆、认钟表、元角分的认识等;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并且根据这些设计了许多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数学价值的情境,如数铅笔、购物、分一分等,使学生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强调以现实的、有儿童趣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教材安排了“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探究活动”、“我们的生活”、“大树医生”、“数学王国”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
随着孩子们数学积累的增长,数学学科素养日益丰富,教材逐渐将学生视野从身边世界引向现实社会,科学技术等的空间,选择更为丰富的素材,特别是挖掘富有时代气息的问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
二、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可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往往只是专注于自己身边的事物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不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同时,也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形状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然后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盒带来,可以带牛奶盒、药盒、茶叶盒、糕点盒等等。形状不一定要局限于课本中的几种形状,并且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看看别人带的形状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摸一摸、滚一滚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形状的特性。
(二)结合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原形连接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一课时,可以出示一个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在超市里买一些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将单价记下来,再算一算,你买这些东西需要几元几角?如果你给了10元,要找回多少钱?对常常购物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元角分的加减法很轻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就很容易掌握,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很快掌握了新的知识,顺利的达到了知识的迁移。
(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应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做到课堂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课堂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三、 数学来源于生活,创设欢乐愉悦的学习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初中生物的学习有很多理论性兼生活实用性的知识内容,有效的问题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难度适宜、对于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引导作用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设置,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过程,进而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洪清贵.有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9(1):0123-0123.
[2]肯四生.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J].明日,2019,00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