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钰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 311200
【内容摘要】笔者在自发的几次去偏远农村小学交流任教学习中,发现了教师没有如期完成美术教材内容教学,学生没有学好美术的情况。为此,笔者对临浦片的三所偏远农村小学进行调查,学生没有学好美术的原因来自学生的家长不重视,美术教材利用率不高,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等。通过分析、实践笔者认为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课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偏远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 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课堂效率
一 、问题的提出
美术学科是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孩子自身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课程改革开始全面铺开以来,美术教材从开始的人美版到现在的浙美版,偏远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1、学生工具准备不齐全,学习效率低2、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利用率不高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收效低4、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更新不及时。
二.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尽管个别偏远农村小学在教学硬件上与城区小学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农村社会蕴藏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回顾我们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总觉得课程的安排偏向于城市的多,农村的相对较少。而我区大多数学校都位于农村,与城区相比,偏远农村信息闭塞,教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薄弱,与美术课程教学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新型教具、参考资料等都非常匮乏。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快步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偏远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欣赏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农村有广阔的农田、流淌的小河、随着四季而变化的各种树木、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连绵起伏的山峦叠嶂和自然纯真丰富多彩的各种色彩。但是,由于农村的孩子常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对身边的景观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从未去留心观察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给他们提供的各种自然景观,因此也就忽略了自己身边的美。然而,城市里的艺术家却经常去农村写生,去体验感受农村。我们不能浪费这种天然的资源,可以就近组织学生写生,在写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形象、从色彩方面去观察发现美,寄托情感于自然中,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来描绘自然景观。
案例1:《桥》写生教学片段
那天,刚好有这样的机会去给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学校上一节美术课,学校没有像样的多媒体教室,再加上民工的孩子没钱买美术材料,教材上很多课文都没办法上,于是我尽量找一些课外的好上的内容来上。
记得以前上过《家乡的桥》一课,留下了很多图片资料和学生作品,再加上他们校园旁边就有一座美丽的拱桥,于是我就选择这个内容。我先向学生介绍萧山有名的桥及文化背景,当学生听得入迷时,我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窗外的小桥,再继续向学生介绍桥的组成部分、形状和材料,好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埋下伏笔。在学生对桥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动手画了,当我告诉他们这节课,让他们画画我们学校外面触手可及的真桥真水时,学生们兴奋不已,我话音刚落,学生就已经排好队急不可耐搬了凳子来到了桥边,并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地方,要将眼前的美丽景象描绘在自己的画纸上。今天美术课上的孩子们显得异常安静,在没有指挥的前提下位置还能排列得如此井然有序,他们认真作画的神情和专注的眼神,成了校园旁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美感形象是照亮学生心灵的光芒,能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提高审美意识。教师应该善于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2、挖掘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比如像树叶贴画、彩纸造型、布贴、年画、挂历时装设计等教材内容都可以通过挖掘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完成教学,让这些农村特有的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利用“天然画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升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刚上美术课时经常抱怨学生上美术课不带齐美术用具,也为此多次教育甚至批评学生,我一向认为学生不带工具,课就没法上了,可是自从上了那一节课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
案例3:《洒水成画》教学片段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参与自由洒水的游戏,再引导学生在洒水所留下的痕迹中去发现、找到有趣的形象,明白水瓶可当画笔,洒水可作画。以学生发现有趣的形象为契机,深入探讨“以瓶为笔、滴水连线”的技巧。瓶口与地应保持较近的距离,使画出的线条清晰,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均可画出较粗的线条。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鞋印、手印合作创作;有学生把湿抹布展平或弄皱在地面上印出各种肌理,而这些好看的纹理又成为她画的小女孩的花裙子;有的学生用圆桶底印月亮,利用从天而降的一阵小雨点作星星……洒水成画学习形式是来源于生活体验,洒水成画的效果像水墨画但又没有水墨画工具材料的诸多限制,很适宜低年级小学生,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众多的学习收益和愉快体验。
?? 此外,黄豆、蔬果、粮食、石子、树皮、树根、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我们还可利用集会时的热闹场景、秋收时收割的场面、过新年的喜气洋洋、正月的合家团聚、春天里放风筝、端午节吃棕子、赛龙舟等等来改变我们的美术课堂。美术课程资源在偏远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农村美术教学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兢兢业业地打拼,让美术教学的累累硕果挂满每条山梁。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年9月
[2]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少儿美术[J].天津美术出版社,2010年10月
[4] 杨景芝.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M].中国地质出版社,2004年1月
[5] 农村美术教学浅见.一世教育毕业论文网, http://www.14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