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龙
南京市秦淮中学
【内容摘要】: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课堂,没有交流就不能激发探究的灵光,多一份对话,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交流,就多一份效益。
【关键词】:对话 交流
我们的课堂因少了对话,日益的沉寂。今天听了郁老师的《鸟啼》,有着很深的感触。
郁老师是个有激情的人,整个课堂便洋溢着活力,上出了语文的情味。这节课最让我受鼓舞的是对话与交流。
何谓有效?应当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应指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一言堂的课不可能让学生有足够的发展,若要有效或高效,离不开对话与交流。
和谁对话?对话什么?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文本对话。
什么样的师生进行对话?应是弯下腰来的老师和站直身子的学生。
教师弯下腰来是指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应当从讲台前走到学生中间去,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应当耐心地真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哪怕它是错误的。
应当承认自己只是一个知识和道德的引导者,而绝不是一个权威者。教师更应成为一个导演,而不是一个演员。教师是师生对话中的参与者,一个首席发言者,而不是一个答案的拥有者。
站直了的学生应当是生机蓬勃的,应当是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应当是有独立人格的,应当是有自尊、有自爱的人。
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地营造这种既竞争又和谐的氛围,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是否有效,关注的焦点不应是老师,而应是学生。
生生对话是指课堂上应充分鼓励学生相互地讨论,相互地评价。
学生的发言也需要评价,这种评价既有来自老师的,也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老师正是利用这样的评价中相机引导、点拨、解惑、明确,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评价中思辩、感悟、回味、提高。
和文本对话是根本,是对话的方向和内容。师生也好,生生也好,如果在对话中离开了文本,那就会变成了漫无目的的闲扯杂谈,何谈有效?如何和文本对话?必须进的去,出的来。
对话可以抓着全篇,探讨文本的主旨,也可是探讨某句的深层内涵,还可以赏析某个词,甚至是某个字的精妙之处。
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应指学生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果有发展,不论是什么方面的,都是有效性的。
叶老说课本不过是个例子,一节课没有必要探多求全,只要能切实地解决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没有必要非要把文本的每一处都搞懂,也不可能。
你上的东西学生喜欢,你上的学生觉得有用处,你上完后学生有一些回味,他还能记住一些,还想自己再学一点,这就是有效。
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需关注学生的几种状态:
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全员参与并不是指每个学生都要发一次言,而是指他有没有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
交往状态: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和独创性。训练学生的思维应是课堂重要的一顶任务,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学生就难以有发展。
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生成状态: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课堂,没有交流就不能激发探究的灵光,多一份对话,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交流,就多一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