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期   作者:何小连
[导读] 《义务教育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何小连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七小学,525400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情境模拟、表演激趣,范读领路、模仿入境,融入感情,添加色彩三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朗读   兴趣  情感
《义务教育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无论是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还是近些年来的语文课改,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改中众人注目的重点,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胆小害羞,无论教师怎么启发、鼓励,就是放不开;甚至有的学生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课文学完后都还是不能流利的朗读。从这些现象中我感觉到: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呢?教学中我主要尝试通过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情境模拟、表演激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朗读往往都是有尖子生撑场面,大部分同学都是规规矩矩当听众,这样如何能够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普遍较弱,往往靠兴趣支撑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采用灵活多变,趣味横生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趣,让学生愿读、乐读。
        1、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想读”
        在教学中,我制作课件,适时用图片配合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行看图训练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对画产生喜爱之情,产生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课文《桂林山水》,朗读前我出示了三幅桂林山水的画面,出现了文字:(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接着我顺势引导:桂林的山水这么美,谁来读读这三个句子。这时学生跃跃欲试,在朗读中感受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2、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想读”
        小语课文类型不一,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外指导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孤独、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之后,播放《思乡曲》。忧伤而悠长的曲调一响起,孩子们也不由自主地轻轻随着音乐读起来,诗人的思乡情感随着音乐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3、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让学生“想读”
   小学生喜欢模仿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适合学生表演。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可以对课文中任务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二、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有句话说得好:规范不如示范。作为教师,如果只给学生讲解有关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在学生心目中只能留下空洞的印象。教师凭着自己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在字音、朗读节奏、课文情感等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进而对文章中的文字、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美点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示范,让学生在无意间受到感染,情感得到熏陶,进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在一处范读课文的环节,我随着文中那些无知的人类,气得声音也在发抖,看着小村庄被无情的洪水卷走,我将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这一句话即兴重复读两遍,读一遍“什么都没有了”声音稍低,读出惋惜、悲哀、无能为力的感受,第二遍“什么都没有了”读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所有人警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会被老师的情感、语调和音质感染。无形中,老师的范读将为孩子们的诵读树立了榜样。
        三、融入感情,添加色彩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融入带有感情的语言能增强朗读的效果、作品的内涵和神韵,拓展作品的诱人魅力,它是朗读的精髓所在。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去感染自己和其他听众,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
        教学《瀑布》一课,诗歌的结尾这样写道:“站在瀑布脚下仰望……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句子的感受。谈的过程正是学生的理解过程。有的学生说:"因为瀑布很美,吸引了作者。于是,就觉得自己犹如站在仙境里,作者才会写出这样美的句子。"也有的学生说:"因为瀑布太美了,作者喜欢它,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象。"对于学生的精彩理解,我想再给他们创造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于是,我再次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读着读着,还没等我发问,好多同学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的积极发言。这个同学说:"瀑布简直太美了,我都想和作者一样站在瀑布的面前去观赏这美丽的瀑布。"那个同学说:"叶圣陶老爷爷站在瀑布下面,他对这美丽的景色如痴如醉,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学生已与文本"零距离"交流。这时,同学们涌动着一种不吐不快,不读不快的激情。此时还有什么比朗读更能释放学生内心的情感呢?我让他们再次美美地、尽情地读以上两句话。学生的感情如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反复的朗读体会,推动着学生的情感波澜,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作者,学生的脉搏和主人公的脉搏在一起跳动。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拥抱心灵的美好,感悟语言独特的魅力,让童声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侯晓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朗读教学【J】,池州师专学报,20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