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期   作者:杨群
[导读]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杨群
        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卧龙镇中心小学校623006
        摘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家长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缺少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甚至会有一些孩子的思想逐渐走向极端,进而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可以遵守公共规则,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家校合作;学生规则意识
引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社会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给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家庭教育,在教育领域又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不少家庭存在严重的教育误区。因此,研究新时代下家庭教育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学校作为传播先进理念与文化的主阵地,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教师和家长进行科学的教育理念传播和推广,在家校合作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最终目标。
一、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陶行知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作用和自身的职责,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贯彻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生活即教育。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在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下,每个公民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自身义务,规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育人”,就要充分认识到规则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小到班级纪律,大到国家法律,每个学生和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对于小学生来说,规则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会影响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能导致小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或习惯。
二、班主任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2.1做好家访工作,开展一对一辅导
        家访作为一种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形式,正逐渐被我们所忘记。换个角度想,相较于把家长请到学校里来,往往家访更有效果。我们通过家访,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了解他们的心理,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建议,为家长出谋划策。这在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将家访重新“拾”起来,制定相应的家访制度,让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定期进行家访。从现实情况出发,教师的教育往往很难做到个性化,而家访就是了解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送教上门,关爱学生,提升教育质量。


        2.2家长微课程,构筑家校合作的新平台
        家长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载体,它的开发,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绘本、影视等多元化的互联网媒介,声情并茂地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家校共育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家长微课程,构筑了家校合作的新平台,它调动了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了家长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灵活性,因而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此外,家长微课程的开发,迎合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家长微课程”的迫切需要,将德育从传统的单一讲解形成系统化、可视化的微课程。将传统的德育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从而完善了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形成数字化成果共享的成效,积极构筑德育家长微课程教育新平台,能有效推动家校合作。
        2.3厘清教师责任边界,平衡家校合作生态
        实现家校合作的初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理想化的家校合作是一种生态平衡状态,实现这种家校合作的生态平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构建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制定相关制度,对学校规约、对家庭规约、对社会规约,明确职责定位,发挥各方职能,进而构建平等、互信、协商的民主性家校合作关系,以实现家校合作的本源目的。首先,教师个体应当对自身角色有明确定位,能够清楚了解在家校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从意识层面解决责任界限模糊的问题。其次,学校要从制度方面为教师划定履职范围,构筑家校合作教师角色的分界线和防火墙。最后,社会应当转变对教师角色的认知,降低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增强对教师工作职责的透视度,客观理性分析教师角色行为的耐受程度,减少舆论压力影响。
        2.4学生个性发展与规则意识相协调发展
        一方面,规则意识的形成需要教师制定相关的强化制度,奖励学生正确的行为从而强化相应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针对学生错误的行为进行恰当的惩罚以及批评教育,使得学生错误的行为减少直至完全改正。行为的矫正以及意识的形成需要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合作,及时的沟通让学生的行为变化得到及时的强化与矫正。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社会化的开始,学生个性发展的欲望经常会违反学校的相关规定,教师与家长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让学生丧失主动表达的能力,耐心聆听学生的表达,分析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见解与规划,尊重学生正确的认识与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个性发展与规则意识培养为学生步入社会成熟的人格打下基础,教师与家长需要紧跟时代变化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减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壁垒。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要想使他们能够担负起未来的使命,正常参与和维持公共生活,必须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后盾,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存在,别人也要存在,也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价值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只有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才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树立学习榜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孔伟妍.特校入学新生规则意识建立的实践与反思[J].家庭生活指南,2019(07):241+243.
[2]刘兴娣.家校合作应树立边界意识[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9(05):54.
[3]赵沛沛.家校合作提升农村家长教育素养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