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身体“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期   作者:杨 扬
[导读] 《我们身体上的“尺”》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杨    扬
        贵阳市实验小学   贵州 贵阳 550004
        《我们身体上的“尺”》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体现综合与实践的意义,本节课作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
1、动画创设,数学文化情境。 生活中什么时候最需要身体“尺”呢?在物质发达的今天,购买商品时大部分商家都会准备尺帮忙测量,又或者衣服裤子都会标注清楚型号,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用到身体“尺”测量的机会很少。到底什么时候最需要“尺”呢?由此想到数学的产生来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所以导入时选用了数学文化,视频中原始人看见木头时思考,通过提问:“他在思考什么呢?”,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物体需要工具。
2、通过观察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提出“我们身体上的‘尺’在哪呢?身体‘尺’有多长呢”的问题。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构建1米和“身体尺”关系时,利用尺子和一庹比较,问谁长谁短?让学生直观看到一庹比一米长。
4、在操作中,动手实践前,让学生选择测量物体,并带着你准备测量什么物体、用哪一种身体尺、大约有多长三个问题进行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教学中,根据内容、目标、对象和条件等不同,设计不同的情境方式,根据不同环节提出有效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情境的效果。
二、经历相关的数学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1、利用学生记录“身体尺”表格,投影汇报,简单分析数据。二年级学生具有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老师指引观察表格,让学生比较数据、简单分析数据,发现不同的人“身体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分析自己的“身体尺”哪些比较长、哪些比较短、谁最长、谁最短。为以后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产生合理选择长度单位意识。课中一名学生坚持用“一拃”测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同学用一庹。我先让孩子说说用一庹的原因,再让两名学生比赛,看看谁先量完。很明显用一庹的孩子很快完成测量,而用一拃的孩子只量出两拃,谁比较方便一目了然。既顺应了学生的需求,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测量的经验。
        3、在测量活动中,先让学生估一估一米大约有自己的几拃,学生估计10拃,通过测量,发现1米大约有自己的7拃。既构建了1米和“身体尺”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空间观念。
         由于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又刚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还比较薄弱。

孩子们对这一内容来说生活经验不足,因此在估计黑板有多长时出现黑板长27米的猜测,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测量,验证黑板长是两庹多,一庹是1米多,两庹就是两米多。认知到自己估计不合理,并从测量中积累数学知识。
         4、上讲台演示1米大约有几拃的学生,只出现整拃数的情况,因此当学生实际测量活动中发现不满整拃数时,要告知学生:如只比6拃多一些,就只算6拃;如比6拃多得多,接近7拃,就算7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做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知识。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由于场地和时间受限,不便于到操场实际测量,又为了课中做到人人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每人都通过实际操作,知道身体“尺”和1米的关系,能尽可能多样化的去选择身边物体测量,同时也为了锻炼和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因此,在课前把桌椅围成方框型,并在每小组旁边贴上1块软皮尺。这样的好处有:1)能把中间部分腾出给学生做测量场地;2)也为了老师、同学示范时,每一个学生都能看的清楚;3)便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能在最短时间内走到每一个孩子身边给予帮助或鼓励。由于课桌摆放得合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测量,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测量1米大约有几拃时,一人上讲台演示测量方法,其他同学观察纠错,小组合作中学生按序让1号测量时,请其他小朋友帮她看一看、数一数、记一记,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相互提醒。在分小组测量身边物体时,通过小组合作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四、联系生活,应用意识  (两个机动环节)
“小小设计师”环节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高度、长度设计都是符合人体工学的。
        课前让学生调查了家人的身高、脚长、大小洗手台高度、楼梯踏步宽度。通过“小小设计师”环节,让学生根据家人身高,设计门的高度、脚长设计鞋的大小和设计鞋柜深度、橱柜灶台的高度的设计,让学生知道,身体上还有很多“身体尺”。并把楼梯踏步的宽度和洗手台高度的设计作为课后实践作业布置。使学生知道“身体尺”还有很多,如一指宽、一手掌宽等等,这些内容课后和老师、同学、家长一起调查研究。此环节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性高涨,真正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长度单位史话》视频
        视频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讲述了多种“身体尺”的使用和米制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再到法国人米制的确定和广泛使用,直到沿用至今的用光速来定义的米的标准。
        从原始时代开始到最后现代生活中对“身体尺”的应用,从古至今这一条线索,贯穿本节课始终,体现数学的产生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习成了一种有乐趣的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眼、耳、口、手、脑都被调动起来,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信息,更好的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快的上升理性认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逐步渗透和培养他们“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把实践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