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琛
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北一学校
摘要:在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阅读和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看似独立,但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能够使得学生的读和写得到优化,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大力的推动读写结合模式,让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小学语文;读写课堂;高效构建
前言:在传统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常常停滞不前,无从下笔。之所以导致这样的现状,与学生的累积不足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在现阶段,为了更好地改善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大力的推动读写之间的有效结合。结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累积更多的词汇,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得到优化,达到最佳的能力培养效果。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构建意义
首先,读写结合模式的有效构建能够更好的改善传统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的情况,能够让阅读和写作之间彼此融合,互相辅助[1]。通过写作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得以延伸;通过阅读让学生的写作累积更多的素材。在无形当中实现学生读和写的优化,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其次,读写模式的积极构建也能够带动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提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彼此互通,融会贯通。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强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实现学以致用,而不是停止在单纯的理论层次的探究和学习上,实现读写结合,带动学生获取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构建对策
(一)转变文本载体,实现以读促写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当中,其中的文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创编者的精挑细选,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2]。所以,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尝试着对文本载体进行转变,借助这样的方式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练笔的机会。
例如,在讲解《司马光》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通过司马光的一些动词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司马光本身所具备的智慧的特点。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假如你是司马光,在此情此景下,你会产生怎样的举动?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可以进行人称转换,可以将文言文转变成小故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以这样的任务进行写作,让学生可以对司马光的内心活动更好的进行想象和创造,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深刻。
(二)引入文本仿写,实现以读促写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当中,很多文字的呈现都具备着文质兼美的特点,通过诸多写作手法,将人物以及风景特色充分的展现出来,带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所以,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对文本仿写这样的模式进行引入。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学生方法和技巧的内化,带动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的过程当中,作者在文章中在描写桂林山和漓江水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不同的字词以及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能够将桂林山水之美更好的展现出来。所以,在课程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选我国的一处景物,能够在查阅资料之后尝试着运用相同的写作方法,模仿桂林山水当中总分总的句式结构来对所选的景色特点更好地进行突出,并在后续当中互相展示和评比,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重视文字改编,实现读写结合
小学生本身具备活泼好动的特点[3]。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尽量的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这样才能够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契合,真正的让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得到实现。
例如,在讲解《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巨人的特点,体会到分享的重要性和意义等等,教师就可以进行课本剧的改编。比如,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先对故事内容产生了解。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根据故事进行课本剧的改编,可以在其中融入新的环节,让学生展现出新的见解,想法和创造力。在课本剧改编呈现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为自己设置的课本剧进行呈现,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点评,评比出获胜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有更多的空间展现奇思妙想,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变得更加灵活,真正的让读写结合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展现。
(四)拓展读写空间,实现读写结合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应该不断地加强读写课堂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体会和感受。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强微博这一形式的融合,让学生的写作体会变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日常写作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积极地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比如,教师可以对微博这样的软件引入,鼓励学生将微博作为主要平台,积极的开展微写作,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比如,在日常当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以及微博上搜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话题、热点文章、新闻事件进行分享,让学生在观看、阅读之后尝试着不分题材的进行200字符左右的写作。在写作完毕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点赞、转发等等,教师也可以及时的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观看。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累积更多的素材,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素材累积变得更加丰富,让读写结合变得更具意义,带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大力的推动读写结合模式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教学的体系和结构得到完善,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课程教育效果。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主要可以从转变文本载体、引入文本仿写、重视文本改编、拓展读写空间,让读写结合得到实现,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月芬.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 知识文库,2021,(10):25-26.
[2]张育玲. “读写共赢”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 学周刊,2021,(14):107-108.
[3]郭美河.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个性阅读方法运用分析[J]. 考试周刊,2021,(2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