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侠
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 重庆 404700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需要去提前预习、准备。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以前有目的、有意识的先把要学习的内容自学一遍,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为课堂学习作好充分准备,以快速达到学习目的。
【关键词】:预习 习惯 自学 检测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就好似磨刀一般,有利于帮助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课前预习的能力与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教会学生会读书、读懂书,因此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预习能力。
一、要高度重视预习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开始显现,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学习上呈现以下特点:
1.具备一定预习能力。首先,查阅与利用工具的能力,在一二年级他们学会了查字典、词典,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先去研究、预习;其次,能够大概熟读教材,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有一定知识储备,,他们能基本熟练的自学;再次,有一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他们能够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问题,勾画出来。
2.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好时机。因为有了前面两年的积累,学习能力在不断的提升,学习心里在不断成熟,他们逐渐从不懂到有点儿懂,更想跃跃欲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培养预习思维和习惯;同时,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在逐步增强,我们要抓住独立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的这个机遇,引导学生学习,培养预习习惯,提升预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3.容易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思想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较依赖老师,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老师的要求学生定会努力完成,所以要抓住时机,提出预习的要求,引导并重视学生预习,为学生的长远能力发展早谋划。
4.易调动学习,易灌输学习方法,学生容易接收学习信号。小学还是天真浪漫的时光,他们学习压力小,对知识、对学习还是满满的激情,他们乐意接收,容易接收新鲜事物,因此,给他们一定的启发,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提升预习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让老师能从课堂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的,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前不算,后要乱,因此要重视在小学中段去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培养预习能力的意义
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也是一样,也需要我们准备,学习上的这种准备就是课前预习,那么它有什么好处呢?
1.熟悉学习内容,养成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本身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是非常诚实的,通过预习,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理解自己能够学会的、弄懂的,同时也能够明确哪些是自己“不知”的,做到学习心中有数。
在预习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有效的预习,能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增强课堂效果。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让小学中段的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预习,能够对新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不慌不忙,树立学习信心;能够解决课标中了解层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就是对已有知识的升华、记忆和运用,提升学习效率;能够把不懂的知识带到课堂中来,抓住课堂的重点,容易突破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避免在学习上临时抱佛脚。
3.有利于吸收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消化,进而巩固知识。
毋庸置疑,做好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及老师的教学都具有积极作用,那么针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做好课前预习中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三、预习注意事项
1.目的性要强。要做好课前预习,首先是老师必须弄懂要预习的内容,其中包括知识上的重难疑点、学习层次上的了解、理解、运用等。其次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自觉性还不强,还需要老师给他们强硬的任务,即学生预习的目的,他们才会认真的去预习。
2.有计划。学习需要我们去规划,否则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所学的知识变得混乱。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自觉性不强,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有限,很难给自己拟定一个合适的学习计划。那么,在做好预习的有效性中,老师要制定预习计划,比如学案式、问题式、总结式等方式;另外,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制定合理的计划。
3.方式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对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学案式、表格式、提纲式、练习式等方法来激发、带动和保留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前预习的效果。
4.保持预习习惯的延续性。做好量的积累,为提升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小学生来说,必须注重课前预习的延续性。老师要以身作则坚持指导预习,也要督促学生坚持预习,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
5.要及时检验。及时检验,才能发现问题。老师在讲解新课的时候,必须有意识的考察学生预习的情况,从读写记到练习,都可以用来考察学生预习的情况,也才能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写读后感等方式进行检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6.做好反思,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要反思自己在预习中的角色、内容、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心里年龄等方面,积极调整教学中对课前预习的指导,做到把握事物的特殊性,不断优化课前预习的方案;也要带领学生反思,是否认真对待课前预习、学习是否进步等,来促进自己不断的重视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能把一些知识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钻研,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带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把老师解放出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自我指导学习——挑战卓越》 池春燕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