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常帆
[导读] 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便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

        常帆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便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而语文教学作为运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包含了社会类、民族类、历史类等多种文化。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智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因此为增强学生们对文化魅力的感知以及不断开拓学生在思维上的创造能力,应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渗透式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优良传统文化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意义
        1.1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懂得利用文字和意象舒缓自己的心情和烦闷,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国家和民族。而且教师可以以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举行小型比赛,让学生们可以在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在那些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可以体会到集体荣誉感,懂得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是要自己学会取舍的。表演评比还可以激励学生展现出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与动力,展现出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活力。使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都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他们带来的优秀的精神风貌。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塑造他们自信心的不错选择。
        1.2可以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而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和文化升华,最终形成现在的独有的传统文化。汉字、古诗词、四大名著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他们创建一个和谐、正确、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在懵懂的认知阶段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意识。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策略
        2.1结合课内课外资源,塑造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要想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就有必要将课外资源利用起来,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以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热闹气氛以及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形成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后,教师可以适当引申出一些文中未曾涉及的知识,即:先秦时期将春节称之为“上日”“元日”;两汉时期则将春节称之为“三朝”;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则将春节称之为“元旦”“元”;清代将春节称之为“元旦”“元日”……这一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当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则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即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寻找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并且结合这些资料,绘制一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教师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将其张贴到班级展示栏。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将以往学过的经典诗文和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在早读课期间大声朗读,以此形成一种浓郁的阅读文化氛围。在正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抽出一节课或者两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校园内的图书馆或阅览室,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学阅读环境,让丰厚的图书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


        2.2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小学低年级要以培养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开启学生认识汉字的大门,让学生认识到常用的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字。小学阶段的语文识字教学正是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多彩、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的时候,一切听到的、看到的,包括山川海陆、花草树木、鱼虫鸟,然后根据不同事物的音形义创造了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富有意境的画卷,一首回味无穷的古诗,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所以,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通过音形义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休息”的“休”是一个人字,靠着一个木字,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在劳动完之后都会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休”字的时候不再只是把这个汉字当作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而是通过了解汉字背后蕴含的意义,理解这个汉字,从而掌握这个汉字。在拉近学生与汉字之间距离的同时,领悟到中华传统汉字的魅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2.3依托古诗教学,突出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语言优美、意境美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古诗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并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准确且透彻地将古诗词主旨大意把握,并感悟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依托情境帮助学生对承载于古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地进行了解。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清乐平·村居》这首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时引领学生走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仿佛穿越“时空道路”置身于古诗词美妙的意境一般。此时,学生能够顺利、准确且透彻地将古诗词主旨大意把握,并感悟蕴含的思想情感,同时对于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形成深刻的认知,此外也会有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并萌芽生长。通过此类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将承载于古诗词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掌握,透彻理解古诗词内涵,准确感悟蕴含的思想情感,不但能取得更可观的课堂教学成果,还能使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4开展实践性活动融入文化内涵
        融入传统文化并非仅有借助教学课堂互动这一路径,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通过组织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让学生沉浸在文化之美的同时,加强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能够意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转变,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开展了“走进故宫文物,感受文化之美”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以前,教师给学生为期一周的准备时间,让学生利用这段时间查找故宫及其文化相关的资料,比如观看百家讲坛《故宫》节目。与此同时,教师也在网上购买了一些重要文物的高仿品,并将其作为活动的道具,力图给学生打造一个真实的博物馆环境。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物的图片在课堂上呈现,同时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学生进行文物介绍。在完成了这一步后,教师又开展了故宫知识竞赛活动,题目涉及故宫的建造历史、故宫重要的文物等。在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又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文创活动,要求全班同学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兴趣,设计一款故宫日历,看谁设计得最别致、最精巧。通过层层递进、环环深入,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故宫的文化魅力。
        3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挖掘课本教材资源,在识字与古诗教学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全面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成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长远发展的实现,并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娟.初探小学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学周刊,2020(28):161-162.
        [2]黄丽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2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