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计运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溪头镇中心小学 529822
摘要:高效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无效性而言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改变我镇农村小学传统低效的语文教学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镇县级规划立项课题《构建农村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一年多时间,在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通过不断的研讨、论证,开展实验课活动,初步形成了符合我镇农村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五步法,尤其在阅读教学的高效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尝试从“激趣”“导法”“品味”三方面来对实施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自主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镇教师也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中,努力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路径。我们在对全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研听课中,甚至在一些语文公开教学活动的课例中,发现:我镇仍有一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没有章法,教师讲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有的教师只是通过讲话、板书和课件把教学内容像放电影一样“灌”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镇语文教研组希望尽快改变学生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倡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提出了“构建农村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旨在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重视阅读教学的“激趣”“导法”“品味”
(一)激趣
1、运用优美动听的视听媒体,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象优美的实物、挂图、录音、录像、电影等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位教师在教学《草原》时,上课之初,教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的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此时,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兴趣。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他们有正义感、同情心,向往英雄,憎恨坏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老师在介绍历史背景后,用富有情感的语调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战士们英勇跳下深谷,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事情的经过。”学生听了,脸上露出钦佩的表情,产生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
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提出悬念强的问题,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求知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啄磨,解决有关问题。比如教《爬山虎的脚》一课,一位教师这样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出示课题后,教师故作惊奇地说:“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他怎么也有脚呢?他的脚究竟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要求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容易激发;反之,师生关系对立,就会导致学生情绪紧张,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怎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呢?
(二)导法
1、科学的教法是最好的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直接受到教师教法的影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怎样教,学生就可能怎样学,教法和学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脱离教师的教法去谈指导学生的学法是不现实的。要有好学法交给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科学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又能为学生接受的教法。比如,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在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时就应该有机地联系恰当的分段方法,引导理解分段的依据。无数事实证明,教得其法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必须是自学能力强的;而教不得法的教师则往往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研究学法指导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考虑自己将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2、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密切相关的。阅读中的理解词句、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等方法,实质上就是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等思维方法的体现。一些思维方向准确,思维条理清晰的学生 ,学习方法一般都比较好。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例如,理解“爱戴”一词,首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含有“爱”字的词语“爱好”“爱惜”“爱护”“敬爱”等列出来,在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找出其异同,从而理解课文为什么不用别的词而用“爱戴”,因为“爱戴”不只是“敬爱”,还含有“拥护”的意思。这就用到抽象概括方法中常见的形式——归类比较,利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较透切地理解教材。
3、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人们掌握任何知识,都必须经过特定的合理的学习过程。没有这种学习过程,就断然没有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掌握学习方法,能大大增强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的结果,还要及时通过“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从中提炼方法。
(三)品味
品味,就是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佳词赏妙句,从而深刻领会其优美意境、象征意义、人物品质、作者观点等,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语言是生活的现实,思想的外衣。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和品味。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里为什么用“痕”而不用“根”?用“停”而不用“落”?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反复琢磨,达到“意会”。这样,语感就会油然而生。王安石《泊船瓜舟》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江南美丽景色及其与春风的关系巧妙、确切而形象地表现出来,是其他诸如“到、过、入、来、满”等字所不能替代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激趣”“导法”“品味”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以饱满的情绪接受教师的引导,才能更深刻地品味语言;教师导得巧妙,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启发引导,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在品赏佳词丽句中加深理解,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丹《小学语文课堂高效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8(10):50-51
[2]陈斌《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新课程(上)》2015
[3]张志达《高效学习实效提升--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