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期望与现实联系 助师与生发展双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期   作者:黄晓斌
[导读]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期望无法在学生身上得到任何承诺时

        黄晓斌
        宜昌市兴山县古夫中学  湖北  宜昌 443799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期望无法在学生身上得到任何承诺时,我们要么以“规则”名义对学生施与高压或惩戒,要么以消极言语对学生或示弱或刺激,这些处理方式既让我们教师到处碰壁,也没有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师生间的紧张关系,终成双输局面。
        为化解这一尴尬,深刻认知学生形成现实的源头是探求解决之道的起点。学生是生物之体,其脑神经生长数量与速度存在差异,也就形成了学生个体之间学习风格的差异,有的听觉极佳是听觉型学习者,有的视觉敏锐是视觉型学习者,有的动觉活跃是动觉型学习者,实现老师的同一期望的方式和效率不尽相同。学生也是情绪之体,其情绪系统的感知与控制存在差异,也就形成了学生个体之间情绪人格的差异,有的易感,喜怒哀乐尽呈于色;有的自控力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对老师指令的接纳度也各不相同。学生更是一个社会之体,其文化载荷的质和量存在差异,也就形成学生个体之间文化身份的差异,不同的知识系统、价值观、信念、习惯、行为方式增加了沟通的复杂度。


        个体的现实差异决定了达成老师期望的途径多样,建构丰富良好关系便成为实现教师期望的基本。打破插秧式排座的固定模式,实行定期轮换式排座,确保每个人边上坐着新同学,让学生熟悉班上的每一名同学,扩大交往圈子,培养交往能力,丰富学习渠道。定期针对班级管理问题在家长中开展问卷调查,促进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互动,丰富教育维度。组织学生自我介绍、学生爆料、老师点评,让学生在趣味的教育场景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形成共同价值追求。组织学生共同确定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形成共同行为规则,促进学生交往良性互动。
        个体的现实差异也决定了学生在交往中行为的不可知,有些学生的行为简直无法让人接受,这时与学生交往和承认学生情感需求便是实现教师期望的纽带。在历史交往中,有的学生形成了过度关注或过度自主的情感需求,在现实的交往中他们往往会陷入到关注度的争夺或权益的争斗中,表现在行为上的极端便是攻击性或自暴自弃。此时老师若斥责、惩戒只能强化学生已有的行为模式,关注度争夺权益争斗由学生间转移到师生间,教师的尴尬在所难免,学生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时老师不妨承认学生求关注求权益的情感需求,让这种情感的子弹飞一会儿。等学生冷静后,教师以宽人之心、育人之智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行为的危害,认准自己情感的需求,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积极途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知自己情感的能力,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发现师生双赢途径的能力。
        阻断联系则双损,强化联系则双赢。愿师生在交往中和谐共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