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李亚楠
[导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李亚楠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老师下很大的功夫,更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学生要先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再慢慢爱上阅读。只有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并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跟问题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抓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抓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通过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根据课文描述的画面,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和流露出的感情。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带领学生学习过一遍后,学生学会预习方法,再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师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重点,让学生通过训练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习了新的基本读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要进一步明确。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需要先设定清楚的教学目标,进而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让学生有效学习。然而当前教师一般都重视学生的成绩,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限制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心理变化,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第二,学生的兴趣不高。当前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就使得学生会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不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然会影响到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让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3.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若想培育小学生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根本。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优质阅读材料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受,并且逐渐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推动自身全方面均衡谐发展。比如,在教授文章《赵州桥》过程中,语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赵州桥的图片,使小学生根据直观、形象的视觉体会到赵州桥的特殊美,培育小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学生们均咏叹赵州桥的建筑美、结构美时,语文教师即可让小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将赵州桥描述出来,不仅可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能力,还可活跃课堂学习氛围。随后,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篇文章,通过比较自己所描述的赵州桥与文章中所描述的相比,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美,进而有利于小学生在积极的阅读情感下实行高效阅读,调动小学生内心的阅读情感,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更大程度地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敏锐的直觉,引导小学生根据发现所学课文中的爆炸点、突破点,将导火线点燃,激起学生们心中的波澜,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2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有大大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开展语文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当前的阶段中,泛读和精读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泛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致浏览,了解其故事主要内容。精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意图,充分捕捉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降低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泛读和精读的语文阅读方式,让学生先进行泛读,了解大概的教学内容,然后再对于手中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3.3注重课堂互动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中“千人千面”是正常状态,并且文学更依赖于学生的主观感性思维,注重发散、多角度体会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互动和探究。首先,在阅读课上我们要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例如我们在课本文章分析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理解点设置不同的问题,而问题的难度掌控在中等或者偏上一点,让学生处在思维有挑战却又不是完全不懂的阶段,在教师不断抛出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主动拔高、发散,从而结合掌握的阅读方法实现阅读思维体系的构建。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还要注重探究。爱动、好奇是小学生的特性,单纯静态的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而阅读本身需要想象力的参与,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性弱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群体性探究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同一主题、问题展开互动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达到丰富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目的。
        3.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长学生的见识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对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来说,课本里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选择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或者老师帮助学生选择)来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一些随笔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课外的读物对学生的吸引力往往比课本的内容更大,而且阅读课外书籍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和丰富学生的情感。阅读课外书籍是语文教学在课堂时间之外的延伸和拓展,它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文化积累更加充实,也可以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可以更快地针对问题进行学习,也可以更快地作出解答。比如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就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辉煌。里边的每一个小故事也都会让学生有很多收获,阅读《精卫填海》就会被精卫鸟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阅读《宝莲灯》就会明白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力量以及它的重要性,阅读《大禹治水》就会明白为何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会明白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学习起到的作用,从而明白我国的发展是离不开有这些精神的广大人民的。
        4结束语
        总之,学习语文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老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必须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亚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河教育,2020(4):31-32.
        [2]刘东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91-92.
        [3]李晓玲.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2018:341-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