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敏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实验学校 云南 昆明 652100
摘要: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质。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能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状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重视,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阶段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既需要落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又要教会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全能发展的综合能力。基于这种背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且恰当地选择。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涵义
所谓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与辨析的能力。思考,是对大脑输入的深化处理。辨析,是对深入处理后信息的辨别分析。而其中,思考能力又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判断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则包括辨别事物情况的能力、辨别同类事物的能力等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综合言之,思辨能力就是以分析信息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最终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决策或结论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思辨思维
良好、恰当的环境,是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土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目标,首先就需要注重对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以朱自清《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多媒体是一种比较具有吸引力且方便快捷的事物,课堂上,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及教辅资源(例如春天的风景图片,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的展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入问题,引入学生思考:“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和你在图片中所见的春天,有何异同点?再将它们与现实中的春天相比,有何异同点?”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二)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掌握课堂主动权,学生难以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积极突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打造出全新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自主分析、思考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围绕《猫》这篇课文展开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围绕课文提出几个问题,再展开合作探究。如,有小组提出了如下问题:“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有何特点?”也有小组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怎么呼唤猫呢?”还有小组提出:“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你喜欢这只猫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这对于他们提出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很有利。
(三)创新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创新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授课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自由学习空间,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翁。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娲造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打破以往课堂的限制,转而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有机会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教学准备环节,学生需要预设课堂提问环节,并且需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可行性的教学思路。因为是传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故事讲述者的角度,站到讲台上再现文章内容,这对于他们思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四)给足学生活动时间,锻炼思辨能力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需要重视对教学思想的转变,给足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思辨。
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走进鲁迅童年,探求他的成长足迹,体味童真、童趣,”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使得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准备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分析教材内容,探索课堂问题,如此对于他们思辨能力的形成很有利。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意义
当代社会的教育,是素质层面的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表现。同时,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思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思辨能力时,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显著增强,而这对于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利,甚至为他们步入高中的学习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就尤其重大。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价值,并且充分重视对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创新,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思辨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新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给足学生活动时间,锻炼思辨能力,以此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娟,过同俭.基于思辨性思维的初中阅读教学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6):138-139.
[2]侯高明.核心素养下学生阅读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措施[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2):9.
[3]刘荣舫.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思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