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和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王劲松
[导读] 语文这一学科在各学科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王劲松
        贵州省贞丰县第二中学  
        摘要:语文这一学科在各学科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初中语文教学要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是一盏导航灯,指导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要活跃,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舞台。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习惯,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巧妙点拨  因势利导 自主学习 巩固提高
        语文教学是教师通过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的教学。
        语文这一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多年,认为语文这一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各学科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俗话说“语文是打开各门功课的一把钥匙”,既然是一把一把“钥匙”,说明语文这一学科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又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要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在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标准就像一盏导航灯,指导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教师应用欣赏与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我们应欣赏孩子的一切发现孩子的优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为目的,采用多样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与互动,评价内容注重整体性与综合性。用优点去带动孩子改掉缺点,从而促进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进步。评价用语上要亲切、恰当、多样,要让孩子觉得老师关注到学生了。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尤其是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在孩子的心里老师有一种权威的意义。
        教学中教师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进一步一目了然,懂得了知识的无穷。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譬如教学《桥之美》是一篇小品文,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去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同时也确定本文最重要的语文学习价值。以“桥之美,美在何处?”为教学主线,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带领学生去体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调动学生去体验,涵咏文章值得精读品味的语言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调动审美体验,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社会领域中美的规律,探讨美的本质的科学。江南水乡绿水依旧绕人家,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极目一片庄稼地的绿荫映入眼帘。让学生读课文第四、第五段,看看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桥,美美地朗读语句,并以诗意的语言再现这种美。作者是一位画家,着眼于画意去描述桥的景致,桥之美态、桥之美境带给我们一种宁静、淡美的境界,同时画家的审美慧心、人们的审美感受又使得这些桥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富于浓浓的情味,这情味便是“桥之美蕴”。这些都是桥之美的表现形式,或是姿态,或是情境,或是意蕴,其实只要有审美的慧心参与其中,也就具备了桥之美,生活中凡是能够与之构成关联作用的形象也就具备了美。
        要做到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舞台。语境的描述做到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也恰到好处,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
        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习惯,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从多方面进行总结。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自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其间的大概意思,并有所感悟。学生再做课文复述,同时让其他学生做纠正和补充。
        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从中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根本途径,根据课文要求,设计较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指导学生读课文,把理解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海婴. 学生作文语文劣化倾向透视[J]. 语文教学通讯. 2002(10)
[2] 叶圣陶. 怎样写作[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3(03)
[3] 郑晓龙. 作文教学序列谈[J]. 中学语文教学. 2008(01)
[4] 田艳.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朱向娜.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