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西安市浐灞第十二小学 西安市 710043
摘要: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编排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语文要素螺旋式分布在各学段、各单元板块中。那么,怎样读懂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怎样借助导学系统,用好单元要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双线并行”的语文要素以及课文助学系统,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 助学系统 核心素养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编排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统编教材把学生必须习得和掌握的上百个知识点与读写能力训练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别编排到各年级各单元当中,螺旋式分布在各学段、各单元板块中。那么,怎样读懂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怎样借助导学系统,用好单元要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双线并行”的语文要素以及课文助学系统,根据课文承载“语文要素”新功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培养核心素养。
一、依据单元要素,把握学段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而,要准确确定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培养核心素养。
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整体理解,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学段教学方向。单元“语文要素”是“课文”、“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的主线纲领。抓好“语文要素”这条线,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思路,课堂学习就有了着力点。教师要读通、读懂要素体系内涵,借助文本例子,在品词析句中落实语文要素,领会人文教育。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为例。本课是一篇老课文,但几次教材改革后依然被保留下来,正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能够很好地体现写景类文章特点的载体。教师要借助课文引导学生“知内容、品语言、悟写法、练表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在二年级“读句子,想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的再次螺旋提升,教师就要依据语文要素以及课后习题,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做好课时划分。第一课时可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抓住课后习题“划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语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孩子“读文字、想画面、悟写法、练表达”。第二课时重点指导3-5段,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落实语用。
二、树立支架意识,借助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
(一)、用好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统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编者依据系统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单元要素主线、文体特点,从听说读写各个角度提出的教学抓手。课后习题内容有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的;也有聚焦重点精读体悟的;还有帮助学生梳理总结、迁移运用、拓展积累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课后习题,灵活进行教学设计,正确解读习题。在教学中合理使用课后习题,有利于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为此,教师不仅要深入解读文本内容,还要正确解读课后习题背后编者真正的设计意图,正确把握课标和单元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内涵,合理利用课后习题助学、落实语文要素。还是以《荷花》一课为例,课后习题二:“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课后习题三:“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教师要树立课程整体观,在课堂上利用这两个习题,引导孩子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再引导孩子进一步交流体会 “一大幅活的画”及品味优美生动的语句。给学生提供分享“支架”,比如:用“我觉得 句子很美,从 词语中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我还想到了 。”这样更有逻辑性的句式表达,引导学生边交流边想象画面,真正落实语文要素。
(二)、抓住略读课文和策略单元课文中的学习提示、批注。
略读课文或某些特殊单元、特殊课文编排了“阅读提示语”、“文中气泡”、“批注”等提示,这些提示直接给出了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教师要依据这些学习提示,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去理解其意思并在语言实践中去落实,这些都是助学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例如: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导读提示:“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你觉得蚂蚁队长是个怎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本节课的目标一是初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二是初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评价能力。所以,教师要紧紧围绕导读提示来展开教学,直击关键问题,引导孩子圈点勾画,潜心读文,用心悟情。抓住课文中“诱人”的相关段落、“蚂蚁队长心里七上八下”的段落、“让大家解散”的相关语句以及最后“将奶酪给小蚂蚁”的段落,感悟蚂蚁队长的可爱、真实、纪律严明、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并进行语言文字的补白训练,让学生补充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给学生语言建构铺路搭桥。
(三)、借助园地,做好铺垫,将单元要素落实在具体课文教学中。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板块隐藏着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中需落实的具体目标。纵观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是对单元要素在课文教学中落实语用的汇总和梳理,“词句段运用”是文中句段表达训练点的集中体现,应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性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教完课文后再看再教语文园地各栏目,这样机械性地使用教材,会使教学目标选择思路趋于窄化。教师应该树立课程整体观,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文内语文要素的落实和课后“词句段运用”进行有机结合。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中就出现了相应练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选自《花的学校》)“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选自《不懂就要问》)这些句子在课文朗读教学时应成为重点,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读,教师再引导、示范读,将单元要素落实在课文教学中。
三、重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指向语素,落实语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有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在语言训练中巧搭“支架”,给出分享“支架”、写作“支架”,让学生从不会表达到学会表达,从学会表达到自由表达;让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低到高,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
人教社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说:“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所以,真正读懂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培养核心素养,需要不断研究教材、长期修炼积淀。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发现创新,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