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 徐婷婷
[导读] 核心素养是学生日后发展必备的核心品质,

        徐婷婷
        合肥市伦先小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日后发展必备的核心品质,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我国小学目前主要存在教学模式不够新颖、学生素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开办主题活动及提升课后作业品质等方面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以此为初中院校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好苗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有失新颖
        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极为重视,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但目前,大多数地方使用的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多停留于单纯的“理论灌输”,几乎没有自主探究及思考的机会,于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大为不利。
        1.2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语文本身是一门较为重视积累的学科,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固然重要,但课本却不应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唯一工具。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小学的语文教师教学皆拘泥于课本,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做出有效的知识拓展,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语文相关核心素养,长此以往,自然便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足。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教师首先要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进行加强,利用语文基础教学培养小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科目,是小学生获取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技能之一。只有学习好了语文知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技巧,才能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所谓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对语文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积累语文知识素材,融合语文方法技巧,更好地掌握语言方面的特点,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语言思维和方式,拥有灵活进行语言文字交流运用的能力。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掌握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语文的情境,发现语言的魅力,提升语感水平;建立联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手段,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对所学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更好地展开学习和探究;自主品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选择权利重心的转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达成交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语文的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进行合理准确的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分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加强语文基础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应用,让小学生的语感、分析、理解、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
        2.2创新教学方法模式,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变和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调动小学生思维开发和创造。

所谓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运用,更好地促进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更加灵活更加深刻。语文教学总的来说是较为复杂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范围较广,语文学习不仅仅具体到字词的读写、文章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一种语文思维,对语文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要具备很好的联想创造思维,才能将文字与实际事物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在进行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但是这种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逐渐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较为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到迷茫和排斥,过于固定和单一的方式也与小学生实际能力和真实需求不相符,无法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到体现和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划,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变更,提升语文趣味性和深刻性,发挥小学生主观上的作用,使小学生学习思维得到启发,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对小学生展开语文教学,利用多种先进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在不同的模式中进行思维的锻炼和提升,对小学生的思维素养得到提升。
        2.3实施情境教学,锻炼学生养成良好语文情境感知能力
        情境教学方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途径,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他们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与知识积累,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文内容很容易出现距离感和陌生感。情境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将原本复杂的语文内容变得简单化、直观化,促使学生积极融入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之中展开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不但可以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语文情境感知能力。情境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只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内容。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对文本内容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估,寻找有关月光曲的资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月光曲剪辑(能够表现变化的几个部分的剪辑),以此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之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篇文本内容;最后教师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形成语文情境感知意识,不断锻炼学生的语文情境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在这样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理解等多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达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划。因此,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加强基础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珊.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
        [2]林长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9).
        [3]关旺德.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
        [4]张真岗.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J].中国新通信,2020(8).
        [5]牛玉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