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王恒慧1 卞志强2
[导读] 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王恒慧1  卞志强2
        1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2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50014


        摘要: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更是高中教育重要组成。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体育学科提出比以往更高地要求和标准,不单单需要为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体育运动和未来发展。但纵观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倾向于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体育与技能间核心联系,或部分学校只单纯运用成绩考核方式判断学生学习能力,这种方式无疑较为片面,无法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对此,教师基于实际应用角度锻炼学生体能,弥补当前体育教学存在不足,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体育        体能训练        创新路径        
        我国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明确指出,教师需围绕学生身体健康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潜在锻炼热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终身锻炼意识。当前很多高中生都独生子女,父母包办家庭一切事务,长期以往削弱学生动手能力,也无法锻炼身体。再加上身处城市生活的学生童年生活较为封闭,很少参与户外锻炼,尤其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身体素质日益降低,凸显强化体能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作为一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学科,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多方面创新体能训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身体素质。
        一、结合学生学情增强身体力量
        力量训练在强化学生体能中发挥着不可小觑作用,尤其对于准确性要求较高和需快速力量的运动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运动根据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技能形成与机能提升等规律达到强化身体素质和促进全面发育为目的。教师在训练中强化学生力量时需倾向于核心力量,所谓核心由人体的腰、髋关节、骨盆等组成的整体,属于人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核心肌肉主要负责传递力量和稳定重点,因而力量训练能强化学生身体稳定感、平衡感与协调感,帮助学生调整运动姿势,为高效运动做好铺垫。高中体育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强化学生核心力量。首先转变训练方式;纵观高中体育训练,多为教师先让学生跑步热身,之后针对专项开展练习,上述训练方式不仅散漫且机械,最重要并未具备热身作用。大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未充分地提拉韧带,肌肉仍然处于紧绷状态,在此情况下开展专项训练十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难以发挥最佳状态。对此,高中体育教师可结合学肌肉力量情况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最大限度拉开学生韧带,身体处于最佳运动状态。针对肌肉力量可让学生进行加速度跑步,即在奔跑中从匀速变为加速且以一定的间隔时间增加速度,上述方式有利于张驰肌肉和拉伸韧带。加速跑后可添加拉臂运动、收腹跳、腰腹运转等活动项目,待学生充分热身后可开展力量训练。
        二、结合学生学情增强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是体能训练重要组成,即运动员保持最高速度耐力,只要提升速度耐力才能保证运动员快速达到终点并获取出色成绩。提升速度耐力并非单纯地增强学生短跑能力,一定程度还有利于强化学生体格,因而高中体育教师在创新体能训练时应注重强化学生速度耐力。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体育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保证训练安全与有效。以400米速度耐力练习跑为例,该项运动周期划分分为一般耐力期、低强度耐乳酸期、高强度耐乳酸期、比赛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速度耐力训练内容,体育教师需以运动训练中循序渐进规律和高中生适应情况为基础,在不同时期设置不同训练内容,提高学生训练效果。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速度节奏能力;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速度节奏,通常节奏跑会推迟乳酸最高峰,换言之节奏跑能使无氧供能时间有所延长且能对混氧功能系统的参与能得到限制,有效提升学生速度耐力。
        三、结合学生学情增强灵敏素质
        所谓灵敏素质即人体在突然变化因素和条件下能灵活、迅速、协调且准确的完成各项动作能力,综合体现人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在运动过程中情况。对于灵敏素质而言,其生理基础由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与综合分析能力组成。高中生各项技能随着年龄增长的而不断增强,尤其处于灵敏协调发展关键期,提升灵敏素质能促使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最大限度避免运动损伤,增强身体素质,因而高中体育教师在创新体能训练时有必要强化学生灵敏素质;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注重衔接动作中快速反应;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设置反应动作促使学生思考和理解动作,并快速做出判断,以更为协调的肢体能力完成动作。学生完成动作中可通过观察教师发出的手势或声音快速离开原地启动身体,提升完成动作速度。例如在学习蹲踞式起跑动作时,大部分学生存在起跑速度和反应迟钝等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原地跳起转体、高抬腿、原地捣碎步、原地俯卧撑等练习动作强化学生反应速度,学生聆听到教师发出的号令后立即快速地做出反应并快速跑30米,促使学生流畅地且快速地完成衔接动作。其次感官系统辨别反应;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聆听口令或借助器械敲打出的声音快速地做出身体反应并练习相关动作。通过声音练习强化学生对多种声音类型的本体反应与听觉功能、辨别反应能力。第三强化避让反应;由于学生身体在运动中处于变化当中,借助部分游戏练习能学生感知不同身体知识变化而学会避让,目的在于不违反或让同伴触及规定下身体部位。例如两位学生为一组进行脚踩背或在太阳光底下踩对方影子,上述多种活动均能强化学生快速应变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第四强化瞬间反应能力;学生在动态变化中通过不断变化的方向迅速辨别方向,强化学生生存与适应能力。例如体育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四列横队,随即教师说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让学生朝着八个方向移动,强化学生灵敏反应力与适应力。第五静态平衡对抗反应;通常人处于静态平衡中一旦看到飞来的物体或发生意外的外力都会快速做出反应,这种练习能让学生在瞬间应变中身体避免受到伤害。
        四、结合学生学情增强柔韧性能
        当前高中教育普遍存在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略体育运动,甚至很多学校直接取消高三年级体育课程,即使开展体育课也多局限于跑步或器械活动,很少开展柔韧性练习。现代运动医学研究明确指出,柔韧性是身体不可缺少的素质这一,其练习更是判断能参与的各种运动的主要参考依据。高中生虽然处于身体发育高峰期,但日常学习压力较大,很少参与体育运动,柔韧性训练更是极度缺乏,无形中大幅度降低身体关节灵活性,大幅度增加体育活动身体损伤几率,甚至还会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腿疼、肩周炎等骨关节病变,对此,高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强化柔韧性练习,提升学生体能的同时避免体育事故发生。体育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柔韧性练习,例如借助单双杠、足球、跳绳等器械和用具对伸展关节,或做踢腿、压腿、绕环、摆动、旋转等伸展动作,或借助自身体重和其他同学帮助下进行仰卧起坐或压腿等。与此同时柔韧性训练还有快速、节奏感较强活动幅度逐渐加快且多次重复的拉伸动作,即针对身体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颈关节、腰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等多个关节进行拉伸,在做扭曲和伸展运动时不宜力度过大,要求从小至大逐层加大力量,可先做多次小幅度再慢慢拉长和加大幅度,避免在运动过程中损伤关节和拉伤肌肉。
        结束语
        总之,体能训练并非短期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坚持。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缺乏较强的系统性,未充分把握体能训练要点,但很多教师逐渐认识到此方面问题并积极做出改善。高中体育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和课程特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不断优化高中生体能训练环境,全面增强学生耐力、灵敏力、速度等各项体能,提升身体综合素质,为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生.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3):7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