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也要“接地气”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代东翎
[导读] 高中美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

        代东翎
        四川省安岳中学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它重点是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其创新的能力与实践应用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点在于如何将美术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的身边找教学的切入点,使美术课堂也接地气,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教学内容                现实生活                联系         共鸣
        美术作为造型艺术,是一种非语言的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感情与观念的行为方式,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据相关的科学实验的研究得出结论:学习美术能够使人的右半脑得到一定的锻炼,这对于促进人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能够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的学生,在观察事物与感知事物上就会更敏锐和细致、更完整且准确,而在对形状辨别能力、对明暗的判断能力以及对空间的理解能力和色彩的分辨能力都比较高。美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教育,它重点是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个性与思维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作创新的能力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材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这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我们高中阶段美术课时为一课时,平均一个内容至少需要两课时时间,而琳琅满目的内容选择,更让教师有些患得患失、顾此不及彼的感觉。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慎重的选择、筛选以及组织再加工,以达到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当前的美术教育或者说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美术教育就该是美术技能的传授,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序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让美术课堂略显陈旧老套,枯燥并且乏味,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与自信心。而将美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的身边找教学的切入点,使美术课堂也接地气,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转变与着手:
一、逐步重视、并且正确认识美术教育
关于美术的重要性,著名作家曹禹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美术不仅是人读书时的必修课,它应该伴随人的一生,而成为永无止境的修养课。


但是事实却是,随着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却在不断下降,我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及至家长,都比较重视分数,与分数没有直接关系的科目,就不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在美术课堂中这一问题有明显的体现:如有一些学生不重视美术课,上课不专心,作业不专心,作业应付了事,认为美术学科不考试,成绩高低全然无所谓,学生这种对美术学习不重视、不投入的态度与导致美术课堂无法真正的全面的落实到位。
一直以来我们缺乏对美术教育全面科学的认识,其实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逐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我国目前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大部分的课程一般都是通过文字或者符号等需要同学们使用左脑功能去学习完成的,它们是科学与理性的。而美术活动则是通过形象和直观的艺术语言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平衡人的情绪,提高人的修养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高中美术学科可以说是以后学习各项专业的打基础学科,学生可以通过美术的学习,提升自身对多维空间的理解力。例如对几何石膏体的学习,这对于他们在几何知识的学习方面也有很大的益处。
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能够感知与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从而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进行表达与使用,最终能够通过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去展示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模仿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学生自主创造中,学生可以得到新奇的点子,而这些表达过程中或许刚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要接地气、多样化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美术教育思维的影响,大部分人都认为画画只要画的像就是画的好,就是会画画。其实并不尽然,有时一味的加强学习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会抑制学生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会让学生对美术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另外,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不仅是美术学科本身,学生自身情况以及美术教学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例如,很多学生有时会感觉到美术没意思,或对美术课感到困惑和迷茫,比如学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呢?或者自责沮丧自己画的作品一团糟,画不像,认为自己没有天赋,没有“艺术细胞” 等等,类似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当前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与时代联系不够紧密,简言之就是不够“接地气”。
在美术课堂中讲授的内容更应该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并且要适当的降低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难度。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感受能力大多是来自于直观感受以及想象力。
在美术课堂中也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手工课程的安排,选择的内容也可以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我给学生安排了做笔筒、立体纸模型等手工课程,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很高,另外,要鼓励学生利用在课上所学的美术技巧去在生活中使用,例如建议学生们设计班级的主题板报等,或者是装点家居生活的环境等。
三、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
四、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与肯定的评价
在美术课堂中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与肯定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积聚美术创作的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积累学习的经验。
 “活到老学到老”,身为教师,我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勤于思考和学习,多向同行学习,做一个以学生为本,有情怀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孟威.浅议中学美术欣赏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4
【2】周曦.”生活化”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美术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