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彬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实验中学 重庆 402368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各国间交流日益频繁与密切,各国文化的相互浸染与影响更为深远,英语在国际交往、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国家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我党的方针政策,承担育人职能,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学;渗透
一、引言
如今中西方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密切,跨文化交际事业已进入全新的阶段。当今社会掀起学习英语的浪潮。对于初中生而言,学好英语可大幅提高个人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角逐中拥有胜过他人的资本,但同时,学习英语也应关注本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髓,得到精神洗涤,并自觉传承发扬,使文化能够延续。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必然需求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的重要性,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其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大量价值取向、为人处世的哲理、做事学习的方法等,是我国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深入推进,国际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但同时,文化冲突亦更为明显。中国接受了外来文化输入,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浸染,尤其是年纪尚幼、人生观与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型的初中生,容易在通过网络等途径接触外来文化时受到负面影响,因而出现品格、观念方面的偏差。英语作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桥梁与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学生更为直接地了解他国文化不加修饰的本质,作为英语教师,肩负着育人职能,应注重在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2、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还具备育人功效,可荡涤学生心灵、传输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想要实现跨文化交流,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了解、建立深刻认知。为此,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并借此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4、拓宽英语教学的途径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内容方法单一、缺少吸引力的问题,许多教师还沿用重文化知识教育、轻品质培养的错误观念,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导致大量初中生对英语学科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情绪。而采用合理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可拓宽教学途径,使课堂内容更为充实,将陌生的语言与学生熟悉的文化紧密连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1、教材里西方文化占比较高
如今所用的各版本初中英语教材中,课文几乎都是介绍西方国家与文化,展示国外人民的生活起居,但对于中国文化的相关介绍篇幅较少,且不够详细与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渗透。
2、教师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
想要做好英语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教师自身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能够熟知传统文化内涵,在课堂上善于寻找中西方文化衔接点,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将两者结合教学。然而,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大学时期在英语专业就读,对西方文化了解深刻,但对于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少将中西文化无缝衔接的知识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即使有心渗透本国文化,也只能介绍相关单词,形式相当单一,不能吸引学生注意。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研读教材,寻找中西文化衔接点
传统文化渗透应建立在教材基础上,并与课程内容相关联,才能流畅自然、不显突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英语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提前收集与教材内容具有紧密关联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并准备教学所需材料。例如,当学到西方节日文化时,可寻找临近日期的或具有相同地位、意义的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对比介绍,从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两国文化差异及其所带来的节日活动形式、内涵的不同,能够深刻了解和体悟本国文化,享受本国节日的趣味。
2、与时俱进,改变英语课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即使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对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意义,并尝试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但所用方法也十分粗糙简略,只是将原本在板书中的内容转移到投影屏幕上,并未进行加工与升级,因此实效性不强。英语学科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初中生而言本身就较为陌生、缺乏兴趣,传统文化则由于年代久远、与现代生活缺少直接关联而不受学生欢迎,若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缝合,与过去所用教学方法无异,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为改变现状、充分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技术,结合多媒体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法,如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使学生获得更美好的课堂体验。
3、利用写作,引入传统文化的因素
大多数初中生并不能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在写作时很容易出现中式英语,教师如若能够利用该特点,将其从劣势转化为优势,便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可结合所学知识适当添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和描述,适当放宽篇幅要求,请学生尽可能地采取英文思维、介绍中国文化,注重作文成品质量,使学生不必绞尽脑汁、在凑满作文词数上花费过多精力。例如在学习完英美等国家的体育锻炼方式后,教师可以选取有趣视频展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要求学生以“古今中外——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方式”为话题进行写作,介绍一种或几种自己心仪的运动,并将优质作品在班级中传阅交流,指出其闪光点,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如此,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专注于对作文进行精雕细琢、提高作品质量,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自身思想、描述看法,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本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认知,寻找二者的异同,获得独特理解。
4、趣味转化,介绍特色词汇的翻译
中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语言、词汇等也各不相同,并非所有单词、语句都能一一对应,由于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时会面临许多窘境,极富趣味性,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提高对本国文化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穿插汉语特有词汇、古代谚语等的趣味翻译,以此调动学生的热情,如“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强中自有强中手——Diamond cut diamond.”在对原文进行意译与逐字翻译的比较过程中,学生会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差异与汉语的独特魅力,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结束语
在如今的局势下,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自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其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接受来自传统文化的精神涤荡、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永杰,赵海霞.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J].学周刊,2021(13):107-108.
[2]李小艳.共迎初中英语教学与生活相融合的“微时代”[J].知识窗(教师版),2021(03):60.
[3]褚延湖.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1(09):50-51.
[4]陈学春.例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J].校园英语,2021(0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