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莉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中学 655031
摘要:在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全面强化课堂中的教学引导成效。初中英语教学中要融合阅读与写作相互帮助的教学理念,让读写结合思想推动学生高效完成英语知识学习。教师融合新时期、新视角,在有效方法的践行下,推动学生能够巧妙认识英语知识,能够切合自身的需求、以及发展需要,端正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正确方法的践行下推动学生获取进步,是增进综合英语教学效果的体现,也有效保障了教学实效性的综合提升。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阅读、写作融合思想融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整合;有效对策;分析
前言:教师能够明确课堂中的综合指引策略,同时明确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符合学生发展契机的前提下,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契机,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和能动性会得以显现;保障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能够切合学生发展需求,端正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的态度,保障课堂教学与先进思想的融合,促进学生得以高效发展。
一、营造优秀氛围,增进学生阅读、写作兴趣
教师首先在课堂中营造优秀氛围,让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形成好奇心,随后主动参与英语课堂中的学习和互动。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契机,在与学生形成共同能力的基调下,让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以增强;会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得到全面激发,会做到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1]。
例如:在“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指引学生对先关内容进行阅读学习,在阅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随后,指引学生进行“Interactive sharing”彼此之间回答问题如:“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回答:“Last weekend I went shopping and tasted crabs in the food district.”或者回答:“Last weekend, I went to the cram school to review what I had learned before.”教师指引学生主动完成分享,营造互动化课堂,并让学生应用文字形式加以记录,以此推动联合教学成效的显现。
二、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阅读、写作思维
实践活动的指引探索会使学生的思维意识的到完善。课堂内教师要基于不同的主题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有效的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会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感官学习能力会得到增强。在不断的思考中总结出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在阅读情感的塑造中让学生形成无限激情,综合指引学生、辅导学生明确学习经验[2]。
例如:在“I’m watching TV.”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电视节目的介绍,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形式完成表达。以上述方式让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得到提升。转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态度。随后,让学生以“Recording TV life”为主题完成作文的书写。书写前让学生再次完成文章的阅读,从“The theme, composition, words and sentences of the article.”等不同角度,让阅读增强学生写作成效。
三、融合信息技术,丰富学生阅读、写作视角
信息技术模式的融入会推动学生形成延展式的视角,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眼界,让学生形成延伸性思维意识,保障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在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融合信息技术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模式的高效践行,让学生形成拓展思维[3]。
例如:在“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视角对学生的学习环节进行优化。指引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不同“Words and grammar”的积累,借助上述方式彰显出教学的无限特色。学生会在阅读积累中丰富自己的作文描写内容,促进先进思想在学习中得到落实,增强英语教学灵动性。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的英语教学环节,教师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联合教学,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学生能够善于克服困难解决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其学习素养会得到提升。教师要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尝试融合学生的成长契机,使学生完成高效的英语知识探索,强化其学习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的延展性展示,为其之后的英语知识学习创建基础,规避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实现引导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希艳.勤阅读,巧写作——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传播力研究,2019,3(31):263.
[2]胡明珠.以阅读文本为基础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6):107-109.
[3]裘春妍.从输入输出假设角度谈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9(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