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娟
陕西省长武县长武中学 713600
摘要:语文是一门从人们出生时就开始接触的学科,也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引导学生亲近它,还要热爱它,这样才能忍受住语文的枯燥,去感受它的博大精深。语文作为母语,对国人不仅仅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可以促使国人修身养性。如何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亲近语文、热爱语文,就要靠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一步步构建语文架构,从而爱上语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方法得到了不断改进,教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逐渐变好,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上仍然有许多不足,需要教师去探究更加合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对策创新作相关讨论。
一、意识指导行动,观念与时俱进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育上也是如此,一个因循守旧的教师很难教育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不应故步自封,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观念,让思想与时俱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当有创新意识,不根据课本照搬照抄,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进行授课,与此同时,要注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创造性看待问题,不能只死板地照搬课本。
教师不单要有培养学生努力创新的意识,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行动上引导学生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用教材、粉笔、黑板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受,这种情况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很难对学习提起兴趣。现在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多种教学工具相结合,将多媒体、网络等充分运用到课堂,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教材知识,充分开拓学生的眼界,并且对知识有更深入的把握,同时,新事物的引进也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更加活泼积极。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及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工具使用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秀资源,让学生有更好的成长[1]。
二、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创新
在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如果一直用单一观点来看待问题,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式的误区,最终导致思维陷入死胡同。因此,要学会变换思考角度,用多种方式去观察思考问题,说不定就可以获得新的灵感,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探索新思路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去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式。
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合适的作文主题,并提供多种多样的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分享给学生后,让学生根据素材大胆想象,并对已有素材进行合理加工与创造,尝试打破思维定式,获得更加开阔的写作思路,通过这种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被称为扩散性思维,是指在看到某一个问题时,可以通过思考,获得多种解决方式,从而让问题更好解决。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架构,串联散乱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可以说,这种思维不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以后踏入社会,都有非常大的用处,因此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文中一些词汇,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词汇可以替换,替换后的文章读起来与原有文章有什么不同,教学生学会比较不同词汇在文中的差异,或者将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将同一主题的文章一起学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不同,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增强学生对相关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这句话不只是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是要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教会学生做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和心智都逐渐成熟,对待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但还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走入歧途,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更要推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
例如在讲授课本上有关人格教育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主人公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修养,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体会每个人物的优劣,并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五、巧用故事,化闷为趣
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故事都是容易接受并让人喜欢的形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穿插故事,让课堂氛围活泼积极,就容易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学生自然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在引导环节可以先讲述其他有关作品的故事,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进一步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在教师讲授课文时,更加注意听讲。或者在教对联时,教师可以讲授李白戏权臣的故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对联的特点。
总之,语文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载体,不应当只是课本上死气沉沉的知识,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亲近语文,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香钦珍.谈新课改高中语文的创新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6):77,85.
[2]冯凌燕.小议高中语文创新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