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教学——以《图形的运动——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杨芳
[导读] 数学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

        杨芳
        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解读教材、钻研教材,围绕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研读教材;科学解读;优化课堂
        
        小学数学教材是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所编写的,它不仅界定了教师“教”的任务,也明确了学生“学”的任务,是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在教学前应有效地研读教材、全面地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精确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例谈以有效研读教材来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教学顺序、教材的深度难度以及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科学研读教材,把握编写意图
        现行人教版小学教材内容的编排科学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编排的教材内容蕴藏着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层次,能沟通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前应科学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如在《图形的运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材在整个单元的起始处呈现了主题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游乐场里的运动项目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物体存在着不同的运动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忽略甚至跳过对主题图的观察,直接进入“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但纵观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以至于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图形的运动(一)》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内容,这些都是属于图形的运动方式。从低年段学生的空间能力发展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轴对称是一种图形的运动方式的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把握主题图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是建立在整个单元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框架之中,凸显轴对称也是图形的一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本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应科学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选择结构化、情境化教学,使本节课的教学融于统一的架构之中,突出教材编写的意义和价值。
二、合理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顺序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顺序是指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安排的教学活动的顺序,它是促进有效学习的关键。正确的教学顺序是从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是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1]教师要合理地研读教材,理清知识脉络,调整最佳的教学顺序,使教学活动得以合理化、科学化地呈现,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在《图形的运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材中呈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树叶、蝴蝶、北京天安门,以及动手剪一剪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对于教学顺序的安排常常是这样的:先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一系列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存在的对称现象,然后引出什么是“对称”,再让学生通过折、画、剪等活动来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教学顺序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盲目模仿,缺乏目的性。通过研读教材,应先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再从生活回到数学中来观察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进而进一步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再让学生在折、画、剪等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最后以“现在你知识轴对称图形是怎么运动的吗”这个问题升华出轴对称图形的运动方式。这样的教学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理可依,有道可循,使概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合理研读教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三、整体研读教材,把握深度难度
        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安排,是依据教学大纲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教师要整体研读教材,宏观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学段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进一步理解教材中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和本质所在,由此把握住教学中的深度和难度,从整体到具体来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如在《图形的运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中,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要求,本课作为第一学段的图形运动的知识,只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2]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研读教材,在教学中只需要做到让学生感知生活的对称现象,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就可以了。而不应该超越教材,比如要求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等,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不强加要求一定要描述完整,这些都属于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应划分得清晰而明确。教师从整体研读教材,弄清每节课的“前联”和“后延”,把握教学的深度与难度,再实施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思想方法
        教师在研读教材中,不仅要认真解读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难度,还要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着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这条明线与隐含的思想方法这条暗线同时行进。如在本课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折画剪、展示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图形对称的数学美,并渗透几何的变换思想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数学思维过程有章可循,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内容依托于教材,来源于教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有效地对教材进行深入地钻研阅读,合理地利用教材,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序”和“度”,并挖掘数学思想和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2]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