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整体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导读”解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黄有均
[导读]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

        黄有均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华电小学    邮编321000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安排了“单元导读”。那么,“单元导读”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发挥“单元导读”教学价值呢?
        一、“单元导读”的构成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单元导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意境图;二是编者语。
        (一)意境图
        什么是意境图呢?意境图就是指通过形象描绘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的图画,是与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关的、意思贴切的、符合教学情境的图案。如三上第二单元,主题是秋天的美景,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雨》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导读的意境图是一幅美丽的秋天图景:小路两旁满目秋意,是金黄的,是火红的。行道树上团团的秋叶挤着挨着,好似云蒸霞蔚。小路上,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这片金色的美景中。如此美丽的图画,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优美的基调,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十分符合教学情境。
        (二)编者语
        编者语,即教材编者在单元导读中编撰的文字。这是编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最为紧要的告示,由两类构成。
        第一类,单元引导语。引导语,就是教材编者编撰的、专为引导教师和学生明白本单元教学“三要素”的话语。
        哪三要素呢?即“单元内容是什么”“单元教学教什么”“单元学习学什么”。内容、教学、学习,三位一体,构成本单元的教学系统,在单元导语中予以提示。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引导语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句话很简单,可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提取了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是寓言故事。第二层,提示了文体特质,本单元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文体属性,这也决定了单元学习的要点与难点。第三层,提炼了人文意韵,寓言虽短,却能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未来生活以启发与引领。
        第二类,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导读的页面中,简洁明晰地列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有两条:第一,“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第二,“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这是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单元导读中教学目标的陈述,给了我们三层提示:第一层,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所指示:注重“读”,寓言的教学应多读;注重“悟”,道理要从故事中悟出的;注重“写”,要完成写作任务,结果是可视、可测的。第二层,目标对教学构成有兼顾:对读写两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这给师生一个重要提示:读写并进,协同发展。第三层,目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特别关注:“读”必定决定“悟”,“悟”反过来影响“读”,最终要努力转化为“写”。
        语文学习,要注重言语习得的实践,注重过程的探索与发现,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正能量的摄入,注重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与继承。单元导语中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统编教材“人文属性”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撰的特色。
        二、“单元导读”怎么看
        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读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目标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目标的落实与达成,能帮助学生实现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螺旋上升。

很多教师拿到教材后,习惯看一课教一课,备课时总是教到哪一课就备哪一课。这样支离破碎的教材解读,真是辜负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统编教材的编撰是有极其严密的内部逻辑的,建议教师拿到教材后,先整体浏览,关注各个单元的导读部分,看清目标,形成整个学期教学目标层级递增的图谱。
        八个单元各有各的任务,但仔细一看,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有趣的教学逻辑关联。我们以“理解语句”这一目标为例来剖析其中的教学逻辑关联。
        第一单元提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里的“关注”是要求孩子们对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形成注意,没有作其他特别要求。第二单元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目标不仅在本单元执教时要注重落实,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有所顾及。第六单元就提高到“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其目的引导学生迁移已经掌握的理解语言的常见方法,提高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就是在这样不断提升与递进编排体系中,来一步步落实《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三、“单元导读”如何用
        教学中,如何用好单元导读呢?下面提供三种用法。
        第一种,用在整个单元教学之前,用途为“了解”与“明晰”。教师在教学单元首篇课文之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句话: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干什么。这有点类似于射箭之前的定靶,要想射中靶心,需要先好好瞄准。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小虾》一课时,先阅读单元导读,知道第二单元的目标有两个,其一“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其二“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明确这一课重点完成第一个目标。
        第二种,用在单元课文教学之中,用途为“对应”与“执行”。教师在教学单元课文的过程中,要不断回看单元导读,对应导读中提出的目标要求,一一落实,严格执行。要及时纠偏教学行为,调校教学方向,用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矫正。这类似于发箭的时刻要瞄准靶心,用力射出。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教师在执教《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对照导读中的要求就能发现,教学不能一味沉溺于故事内容的获取, “复述”目标的落实才是重中之重。
        在教下一课时,教师依然要不断对照目标,看看哪些已经达成,哪些还需努力,只有与单元导读中的目标不断进行比对,然后适当增补,才能让学生最后自主完成单元习作,同步验证是否达成“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的写作目标。
        第三种,用在单元教学之后,用途为“回顾”与“检测”。单元教学之后,教师不要急着赶进度往后推进,还可以回看单元导读。这样做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回顾,看看本单元的学习历程、学习收获,以便更好地前进;二是检测,再次对照单元目标,检测是否达标,如有遗憾,及时补缺补漏。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策略单元”,教师教学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之后,回看单元导读,看看学生能否“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是否拥有了“预测的基本方法”。如果是,还可以通过写作继续检测,看看学生能否自主完成单元习作,在读懂教材中提供的三幅图之后,预测故事的发展,再动笔续写。
        总而言之,“单元导语”是统编教材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写的一个亮点。对一个单元的教材而言,单元导语有着目标定位,统领全单元教与学定海神针的作用。只有解读到位,教学才有根基,方向才会明确。方向明确的教学才会是高效的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