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明
济南市济洛路小学,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作为促进家长和学校有效沟通,传递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形式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个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家长学校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缩短了人们沟通的距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录制微课程运用到家校共育中,大大推进了家长学校教学模式的发展进程,为家校沟通建立了互动平台,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共享。本文重点探讨微课助力家校互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家长学校微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探索。
关键词:家长学校;微课程;探索实践
前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手机支付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模式。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微课应运而生,提高了学习效率。那么微课程以及各种信息传递沟通软件可以运用到家校互动中吗,该如何运用才能提高家校共育效果呢?我校致力于以录制微课视频为媒介助力家长学校教育,促进家校有效互动和沟通。
一、家长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
《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中明确指出:“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一生心理素质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是贯彻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也不能忽略家庭的重要引导地位,家庭是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孩子的人格和品德,引领他们的价值导向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只注重学校教育,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成绩,忽略对学生人品素质的培养,不注重家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学生的品格是不健全的。当今社会已经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校共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家长也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的配合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很重要,也会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配合老师,但是部分家长缺乏先进教育观念的指引,教育思想僵化,教育手段老套,不但没能让学生改掉自身的不足,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我校以家长学校教育模式促进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给家长以正确的教育指引。家长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贯彻先进的适合当代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方法,注重家风和家庭美德的宣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
二、微课助力家校互动的重要作用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开展网络学习的重要方法,方便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学习。微课视频以短小精湛为突出特点,改变传统课堂四十分钟或五十分钟都需要集中精力听讲的压力,微课程内容一般以五到八分钟居多,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可以方便人们集中精力学习。微课内容的选择会有鲜明的主题,以教学重点难点或者教学疑点为中心开展视频教学。微课视频的录制不一定全部都是教师的讲解,还可以用动画、音频或者教学范例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微课视频短小因此容量也小,方便传播交流,可以将微课视频发到邮箱、微博、微信群、抖音等多个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在线学习。
(二)微课助力家校互动的重要作用
1.微课程促进家长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家长学校教育的开展需要有一个适合的渠道和平台,如果仅以开家长会或者印发宣传资料的方式不适合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家长不会经常有时间参加,教师和学校也没有太多精力经常组织活动,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资源。
而微课视频以其短小精湛的突出优势可以为家长学校教育创造一个优质的平台,学校录制好微课程视频上传到公众平台,家长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学习,还能在线与教师沟通,这种资源的共享和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促进了家长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
2.微课程是促进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动态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都会反映到学校教育当中,让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在校表现一致,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那么如何捕捉学生的学习片段和生活实际,又如何促进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呢?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分享给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线表现录制成视频供家长观看,而家长也可以借助短视频的方式给老师反馈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片段,使家校沟通更为及时便捷,这种动态的手段为家长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大便利。
三、家长学校微课模式的探索
(一)家长学校微课程内容的确立
家长学校微课程内容的确立以家长学校教育目标为主,针对1到6年级学生,设计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家校共育内容,供家长选择和学习。内容确立以下几个主题,如:微型教育电影,学生成长手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自我修养的提升,情境实践,亲子书信,故事征集等,然后由不同阶段的教师根据主题内容选择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抖音或者微信公众平台。为了深入理解家长学校理念,贯彻落实家校沟通方法,除了本校教师录制微课程视频外,学校还会聘请专业的家校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解答家长疑问,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外优秀的家校教育案例和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家长,扩宽家长的视野,不断更新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
(二)家长学校微课程教学实施
按照每两个学年为一个教学周期,既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各为一个教学周期,每学年有9个教学月,每月录制2节家长学校微课程视频。视频内容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反映出来的家教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主题,切实解决当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家庭和学校的统一,促进合力教学。家长学习完家长学校微课程内容,还要进行综合考量,让老师撰写学生成长个例和家长学习日记,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表现打分,保证家校学校教育的有效落实,促进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增加家长和教师的有效沟通。
(三)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开展家长学校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主动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寻求家长的配合,在家校共育的路上起到主导作用;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于年岁大一些的教师,也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录制微课视频的方法和技巧,不能认为开展家长学校微课程的录制只是年轻教师的工作,需要共同进步;第三学校还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针对家长学校教育来说,要有目的的重点培养家长教育骨干教师,并且以学校教育宗旨为指导、骨干教师为核心,进一步推广以家长学校项目为主题项目的教师培训团队,将成效提炼总结,最终打造一支高水准、严要求、成效快的专家队伍。
四、经验和不足
家长学校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普及,所以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们在开展家长学校微课程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多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老师的反馈,集思广益,录制更多更好的微课程视频改善家校关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要多与其他学校交流经验,将家长学校微课程教育推广扩大,切实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作者简介:国明(1975.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宇, 胡文彬. 微课程引领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8, (30):29-31.
[2]郑贺阳. 浅谈微课程助力家校互动的策略[J]. 学周刊, 2018, (9):166-167.
[3]孟丽娟. 家校共育:促进“我与孩子共成长”[J]. 中国德育, 2018, (15):35-38.
[4]周在芬. “互联网+”形势下家校共育模式实践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 第3卷(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