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恋
深圳市光明区玉律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7
舞蹈艺术我认为是一门特别且涉及面较广的艺术,它能表达一个事件、一种情绪、一个人物形象、一种社会现象等等,由不同类型的舞种组成、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组成,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在人们的历史经验、生活特点、风俗习惯中加工提炼的,具有自由、随意、随时、随地等特点。艺术舞蹈则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通过艺术特有的表现方式,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形式,其风格各异、形式多变、舞种繁多、各有特色。芭蕾舞基础训练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少儿舞蹈教学领域中同样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少儿学习芭蕾时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并且对形体塑造和基本能力掌握起关键性作用,同时为其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芭蕾舞中,必须把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
一、芭蕾舞的发展历程
芭蕾萌芽于意大利的市井之中,到了16、17世纪被法国的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搬到了宫廷之中以彰显法国的当时强盛,影响了当时欧洲的许多宫廷贵族,作为一种文化和礼仪影响着欧洲社会。在19世纪的下半叶和20世纪的上半叶,在俄国的宫廷和十月革命后的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20世纪中叶以后芭蕾迈出了宫廷的围栏,除了作为舞台艺术被广大百姓欣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之外,芭蕾训练在发达国家还作为培养青少年甚至是一些成年人的气质、修养和形体美的手段正在被迅速普及和推广,在当今的欧洲,南北美洲和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都有难以计数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在接受芭蕾训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里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规模在发展着,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中小学在舞蹈教学中,面对的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舞蹈理论知识,特别是舞蹈解剖学,用这些理论知识为基础,作为指导教学实践的依据,从而科学系统地进行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能把握学生具体状况,注意个别差异,尊重个别差异,要科学地、系统的进行教学。同时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教学方法的创造构想是通过选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规划教学手段,以及对教学全过程的安排、掌控、调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如果没有这种设计和控制过程,学生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我们在总结舞蹈的教学方法时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客观地、科学地评价教学过程,并且要有一定的创新。就中小学校舞蹈社团而言,成员可能是跨年级的,有一定的年龄差,所以针对舞蹈团的教学方法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思考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继而理出系统、有条理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一为学生在社团学习中获得成长。
三、中小学芭蕾基础训练的几个要素
(一)关节的柔韧性及应用方向
与关节活动幅度紧密相关的有四种因素:(1)关节面两者之间的大小值相差越大,关节活动的幅度也跟随越大。(2)关节囊较薄而且相对松弛,关节的活动幅度也随之就大,相反则小。(3)关节韧带较少而相对弱,关节活动幅度随之就大;关节韧带较多而相对强,关节活动幅度就小。(4)关节周围肌肉量多而强壮,不过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弹性,或者关节周围的肌肉少而弱,关节的灵活性时比较大的,活动幅度也大。
在教学中,关节的柔韧性的教学应该是围绕着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进行的。通过“屈、伸、压、伸展”可有效地拉长韧带和肌肉,这些训练使专业舞者打破常规的生理形态,从而达到非生理常规甚至趋向过度的标准。人类的骨骼生长在12-18岁时特别迅速,然后减慢,这个时期,关节的每个组成部分的坚固性都有所降低,大量的软骨及海绵组织非常活跃,关节与关节之间的活动度相对大,因此,青少年时期是关节柔韧度训练的最佳时期,应该把我这个关键期。例如:我们对待初学者,就应该从脚背、膝盖的训练开始,然后再慢慢增加髋、腰、背、肩等系统的训练,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尤其是比较硬的孩子,一定不能生搬硬压,应该循序渐进,科学地运用生理特点进行训练。
(二)外开性
1.关节旋转方法
旋转的方法主要是针对腿部的外开,髋关节处于人体的中心位置,它在人体中起的作用不容小觑。髋关节是由骨盆上的髋臼和股骨头组成,是个类似球窝形状的关节,在人大脑指挥和神经、肌肉支配下,可以在三个互为垂直的轴上进行运动。因此,腿部的外开训练应该依靠髋关节的旋转。
向外旋转时一定要注意髋关节的运动,并同时让整个腿部肌肉、韧带用力向外旋转开来。
也就是“整条腿-从大腿跟到脚后跟一起向外旋转”。如果只打开脚位,没有髋关节的旋转,
没有腿部肌肉、韧带的向外打开,膝关节就会被扭曲着,踝骨被迫前倾,使脚不能平铺着地。
在训练过程中,这些问题就会引起在脚位的时候倒脚背,膝盖无法保持很好的收紧与直立,甚至会伤害到膝关节,然而重心也无法找到平衡点,这也是很多学生学习芭蕾基训存在的普遍问题,不正确的训练方法不仅会影响体态的美观,更重要的是直接破坏了运动中的人体重心,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训练外开时,可以结合相应的内旋训练,全方位地加大髋关节韧带的运动幅度,也加强了学生对外开的感知,更有利于外开。
2.侧弯曲及向外伸展的方法
侧弯曲的方法是针对向旁的动作方向的练习。例如:旁腿、帕塞、蹲等动作,只要运动方向是向旁的,不是腿部的向旁,同时应该是髋关节从侧面弯曲。
侧弯曲的方法有效地训练关节向旁运动,髋关节在这种角度与腿部配合做向旁动作时,腿自然在旁。如果侧弯曲的动作不到位,就会出现种种问题:当做旁腿练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掀胯,没有达到旁腿训练的目的;当做帕塞的时候,动力退的膝盖往往打不开,达不到标准;当做蹲的时候,膝盖的方向和脚尖的方向不一致,导致出现“跪”、撅屁股、腆胃、塌腰等现象,整个上身就没有达到芭蕾基训中直立的标准,重心会往前,脚背无法完整的平铺在地板上,出现倒脚背,重心自然不稳定,从而也无法达到训练目的。
外开还应依靠肌肉、韧带的伸展。这种伸展不只是依附在人体骨骼上的肌肉和韧带,在关节之间的韧带也很重要,舞蹈训练是把舞者的运动潜力进行科学地和相对大地开发出来,使肢体充分得到延长,动作范围得到空前扩展,从而提高舞蹈中的表现力。比如,当做一些舞姿动作时,手和腿的长度在空间上是固定了的,但如果加上意识,使神经末梢有意识的进行延长、延伸,那么动作呈现在人们眼前就会和无意识的表达感觉明显不同,这也是舞感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肌肉的伸展
芭蕾舞中四大美学原则是“开、绷、立、直”。开-即从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
部位左右对称地向外打开,双脚也向左右打开90度。绷-即把肢体的各部位伸直,尤其是
腿、膝、脚、踝等关节。立-即头颈、躯干和四肢傲然挺立。直-即头、颈、背、腿至脚
尖挺拔,直线形的运动轨迹。这四大原则是由它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肢体线条,扩大动作运动轨迹,以增强运动的幅度和灵活性,使动作充满轻盈飘逸感和彼界的灵空意识。
肌肉在伸展的过程中,它的运动方向事实上不是单方向,而是具有对抗性的,而这种对抗性又是相对的。例如:做前腿或旁腿或后腿时,腿部肌肉在向脚尖延伸的同时,也应向腿的根部延伸,这种对抗用力更加大了肌肉的伸展能力。手臂、躯干的肌肉运用方法与腿部是一致的,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往往会说:“要感觉自己的头顶上方有线在向上牵引着,同时脚下也在地上生根”。这就无形地拉长了我们的身躯,拉长了肌肉线条。
(四)稳定性
稳定性在舞蹈中是相当重要的,身体只有稳定了才能为舞姿更好地发展。人体的重心是人体重量的中心,身体各个环节分布的协调作用构成了人体的重心,重心位置也随身体的各环节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在舞蹈中,人的姿态随着舞蹈动作的运动,重心也随之变化。不管重心变化成单腿重心还是双腿重心,都应该以主力腿为轴心,把身体的各个器官纵向贯穿,身体就呈现成垂直状态,他们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协调。
同时气息是保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气息是舞者经过体会想象出来的感觉,它贯穿于我们整个身体。气息应该是长路线的而不是在局部,不应放在胸上或胃上,位置不正确会导致腆胸、腆肋、突胃,导致身体重心后倾,应该贯穿于身体的始终。除此之外躯干与神经末梢的配合也相当重要,他们只有做到相互协作、相互调节才能使身体更好地把握稳定性。
四、学习芭蕾基训的意义
(一)形体的塑造
形体训练是芭蕾基础训练最基本的作用,学习芭蕾可以塑造外形和内在气质,并且还可以帮学生改变由于长期不良习惯造成的不良体态。少儿芭蕾基训不仅能促进孩子们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气质、姿态等。少儿通过学习芭蕾基础训练,能锻炼孩子的体力,塑造健康的体格,加快身体新城代谢,帮助骨骼健康发展,从而使少儿的机体不断积极向上地生长发育,为少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经过芭蕾的训练能不断开发出身体的潜能,塑造了良好的体形,并且为日后的舞蹈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能力的训练
在少儿时期学习芭蕾基训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标准的,必须持之以恒。芭蕾基训带来更多的是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身体各个部位,与整个肢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力量等。例如一些扶把练习,手扶把杆进行擦地、蹲、单腿蹲、划圈、控制、踢腿等把上组合的练习,不仅能培养优美的舞姿,而且能很好地训练腿部各个关节部位的灵活度、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时,能够发展细腻的肌肉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掌握技巧的情况下更好地诠释舞蹈中的情感表达,塑造优美的体形和优雅的体态,增强肢体的柔韧性的同时加上情感的倾诉,正确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此外,它也是促进中小学生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审美的培养
美育是综合培养美的教育,是在舞蹈的学习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与表演,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地能力。比如:在舞蹈表演与训练中,舞感贯穿于整个舞蹈表演的始终,这个“舞感”即“舞蹈感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除了学习基本动作地同时,还应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与想象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样地艺术表达才是具有美感的,如何能更好的结合音乐,运用想象,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的含义,从而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
中小学生学习芭蕾基训,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开发身体,使身体能够游刃自如的掌握技术技巧,从而使精湛的技术技巧与舞蹈动作、舞感、美感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舞蹈作品,最终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罗小燕.芭蕾舞教学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霓.论芭蕾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实用价值[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2007(4)
[3] 易红武.漫谈舞蹈感觉[J].焦作大学学报,2004(1)
[4] 郑慧慧、黄娟、杨小云.芭蕾基础训练及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许恋,女,汉族,籍贯:深圳?生于:1992-03,工作单位:深圳市光明区玉律学校,单位省市:广东省深圳市,单位邮编:518107,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