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温正洪
[导读]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

        温正洪
        湖北省宜昌市陵区小溪塔三小      443100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是学思行相结合的重要教学原则的体现。然而,科学教学内容本身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如何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及认知能力,并据此设计出与之高度契合的实践活动方式,是科学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紧扣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尝试给出合适的实践活动策略。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综合能力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我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它指导着广大的教育教学实践方式及变革导向,明确学生成长和发展方向,检验教育教学成绩。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谓全面发展,即身心全面发展,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首先,教育要完善各人,培养各人社会生存能力。其次,教育要造福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而培养人才。因此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下,科学实践活动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之上的科学教学
        (一)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1、身体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弱,不如中学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涉及的内容,有的虽然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教师没办法带领学生去现场观摩,以实物的形态一一展示给学生。并且该阶段的学生思考能力、记忆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也无法要求他们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逐字逐句背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但与此同时却充满猎奇心理和求知心理,并富有极强的想象力。如六年级下册中对“宇宙”的讲解,六年级的学生可能还在幻想“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银河是不是自己坐在葡萄架下看到的那条,宇宙中的银河到底在自己家的什么方位,银河到底有多宽,得多少喜鹊才能搭完整个鹊桥……他们对科学和神话没有清晰的认知,但对神话传说却十分痴迷。
        (二)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
        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接触科学教育学科,教材内容主要为物质世界、生命世界以及地球和宇宙三个大的方面。所谓的物质世界即日常生活中耳之所听、目之所及、手之所触,如“水和空气”、“光”、“声音”、“时间的测量”等等;所谓的生命世界,即“我们的身体”“动物和植物”“生物的多样性”;所谓的地球和宇宙,即为我们居住的微观和宏观环境,如“天气”、“地球的运动”、“宇宙”等等。总的而言,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居住环境中生命和物质的认识,从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达到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科学教学中的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教育学科是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的科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简单而富有趣味,意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存环境、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科学教育课程中安排实践活动,是兼顾该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所做出的科学教育方式。实践活动,一般分为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校为活动范围,设计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确定活动地点(教室、活动室、体育场等等)、拟定活动流程、确定活动评价方式。校外活动是确定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的活动,通常安排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如采集树叶标本、种植常见的蔬菜等等课外实践活动。由于课外活动的开放性,其时间和地点也应该是不确定的,这就决定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以此才能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和特殊性。
        四、浅谈科学实践活动策略
        通过合适的实践活动安排来维持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兴趣,并且以极大的热情去理解甚至迁移其他方面的知识。培养核心素养可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科学的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体现了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方面的要求。因此课程设计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所在,其次考虑课程设计所需的时间、材料等等。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小节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否对第一二小节所讲的“种子的发芽试验”有所了解,在此基础知识的铺垫下,给学生讲解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豆芽菜的来龙去脉。接着可以把绿豆芽发芽生长试验所需的器皿和水展示给学生,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把绿豆装在器皿中并倒上水,安排学生做好时间、室内温度等详细资料。然后,把准备好的试验品放在班级的文化角,让学生观察它的发芽生长状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就各个学生所观察和记录的试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试验总结。让学生通过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来了解到我们的生存和居住环境,是由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组成的,我们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应该相互尊重和爱护。科学的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体现了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方面的要求。
        (二)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较强操作性、开放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对培养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学生在该实践活动中可以动手操作、可以亲耳听见。比如在“观察绿豆芽生长”的试验中,学生可以自己去泡一杯绿豆,选择放在室内或是室外,每天进行观察。对观察到的绿豆芽的发芽情况,室内外温度进行记录,把所学和所见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最后,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思考是发散的、开放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而非拘泥于单一方向。陈旧的绿豆不易发芽、温度低的环境不宜发芽、熟的绿豆不发芽等等情况,都可以安排相应的对照组进行对比。这一过程中,学生科自主进行试验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试验探索,增加自身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总结:核心素养指导着教师的教育家学实践,对教育的“立德树人”有着质的规定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核心素养的方向性要求。同时依据各级各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能力,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生处在教育发展的开始阶段,应注重兴趣的培养,为后续的学业生涯打好基础,为人生的美好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林锦霞.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研究[J].新课程,2020(16):177.
[2]刘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9(29):18-20.
[3]崔红霞.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研究[J].名师在线,2019(0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