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香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 广东 广州 511340
【摘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素养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使命,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乡土历史资源中挖掘合适的历史素材, 将乡土历史资源与家国情怀的培养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就如何运用乡土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乡土资源 家国情怀 课堂情境 节庆活动 社会实践
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将乡土史文化资料融入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能够让历史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有效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现状,还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众多鲜活的教学素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将地方史融入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下面,我主要针对如何利用身边的历史厚植家国情怀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课堂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是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培育“家国情怀”素养,属于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这一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素材入手,从家到国,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逐步进行培育则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乡土历史素材的挖掘和利用,通过学生身边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事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顺利引导学生形成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优良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掘、利用乡土历史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借助历史图片、课件、视频、微课、角色扮演、课前三分钟讲故事、观看历史纪录片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历史场面,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例如,在教授必修3文化史“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一目时,因学生对于理
学、心学的概念、理学家的主张难以理解。于是,我便想到了从大家熟悉的乡土人物入手,让学生在了解人物的过程中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在我们增城有一位家儒户晓的儒家大师湛若水,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家、教育家。在哲学上,湛若水作为岭南心学的传人,继承和发展了陈白沙创立的岭南心学思想体系,形成了独具思想特色的明代心学发展中的陈湛心学思想路线。其学说在当时与王阳明并称为“王湛之学”。课堂上,笔者用微课的形式,把湛若水的照片以及其重要思想,主要事迹,配合声音等素材,综合地展现出来。通过“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心自然萌生对湛若水的崇敬之情。然后将他的思想与王阳明思想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内涵,感悟历史上的儒家大师为巩固国家统治和维护生民社稷利益努力付出的责任担当。
同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三教合一”的情况,我在课堂上介绍了增城区小楼镇的“报德祠”。 我先给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报德祠的建筑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给介绍:报德祠是岭南唯一一座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建筑,该建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整座祠堂所显示的建筑构思,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和我国古代三教思想融合的事实。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很容易理解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从北魏至晚清演变的历程。也感悟我国古代士大夫为发扬儒家思想,确保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而顺应时代发展的包容心态和应变能力。感悟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使命担当。
将这些乡土历史资源引入课堂,既丰富了历史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又拉近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历史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教师巧妙地利用身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搭建了一座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意识教育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参与节庆活动,内化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能够唤起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帮助他们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历史教学中,也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涵育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氛围,让家国情怀铭刻在心。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传统节日,如“增城抗日胜利周年庆”观看影视或开展抗日图片展;清明节缅怀英烈,带领学生开展扫墓活动;国庆节开展了以爱国、爱家乡主题活动,学生们走入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祖国的强大和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重阳节慰问抗日幸存者,或者走入敬老院,关爱老人,帮助弱势群体;“五四”青年节的励志活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组织学生创办各种展板或板报,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和读书分享会,把增城本土的历史英雄人物的重大事迹及新中国的建设成就等通过图片结合文字介绍出来,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以传统的方式,追思爱国的民族先贤,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程,让孩子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家乡英烈和英雄,以及各时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贤能,使学生感悟传承优秀文化和进步精神。通过节庆活动,培养学生的仪式感、参与感。给学生心灵以强烈的震撼,激发他们坚守民族传统美德、传承红色基因、积极上进、勤奋刻苦、感恩社会、感恩父母,让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
三.深入社会实践,延展家国情怀
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历史,我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生活。我们通过现场参观学习一些本地区的历史遗存、地方史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或者对身边一些老人进行访谈、课外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这些直观的乡土史料可使学生更真切地、近距离地感受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悟“家国情怀”的厚重,增强家国热爱之情与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
每年清明,我会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抗日烈士墓前扫墓,为他们讲述烈士的抗日英雄事迹;利用周末,我会带领学生到村里的祠堂参观,给他们讲述宗法制的有关知识;或者到“民国一条街”去了解民国的建筑、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层面的情况;也会带学生去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明代“三部”尚书湛若水、南宋丞相崔与之、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明代抗倭功臣胡庭兰等等。上述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每次活动之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相互交流体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让学生走出课堂的活动,防止了包办教学、一味传授、脱离实际和教师为尊的传统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工过情怀培养具体生动、行之有效。
爱国必须先爱自己的家乡。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有效地融入身边的历史素材,搭建学生和历史之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家国情怀,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让历史课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杨慧.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25).
[2]张永贵.基于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刍议[J].考试周刊,2020(56).
[3] 朱庆.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8):1-2
[4]姚俊雅.历史教学中基于乡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智慧,2020(12).
[4]《历史教学中基于乡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2017(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