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梅
榆林市第三中学
【指导思想】
本节课遵循从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的作用,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电离、电解质的有关概念。
【教材分析与教法说明】
本节教材是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课题内容,用到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2、问题式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比较式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角度,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学科核心素养:
1、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化学
2、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验科学的内涵和本质,培养务实求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角度、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与电离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视频广告]广告语:困了,累了,喝红牛,就为那辉煌一刻!这类功能性运动饮料中都含有一类人体所需的特殊物质-电解质 生活实例引人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1:,请回顾哪些类别的物质可以导电?
问题2 :如何证明某物质能导电?设计什么样的实验?通过怎样的现象?学生回顾:设计实验。 温故知新,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分组实验]
NaCl溶液、盐酸、NaOH溶液、蔗糖水溶液、酒精等的导电性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连接NaCl溶液、盐酸、NaOH溶液的小灯泡发光,连接酒精、蔗糖水溶液的小灯泡不发光。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直观认识。
据此导电性,将以上化合物分为两类。如何命名? 学生归纳,引出概念。
主题探究一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构建概念。
如何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范畴,是化合物。2、条件?熔融或水溶液3、举例说明
提醒: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也不一定能导电,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导电,电解质导电只需符合条件之一。非电解质不导电必须两条件同时具备。 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对概念进行深层次分析理解。
[问题探究]为什么电解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下导电?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或熔融氯化钠却能导电? 引起学生思考。
[信息给予]物质导电的条件
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带电微粒有:电子,离子。
③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电子,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预测是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阴阳离子。
【视频】NaCl融化过程和溶于水的过程。明确熔融的NaCl、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晶体在受热融化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得离子。 通过视频,对物质导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主题探究二
2、电离: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①电离对象-电解质、 ②电离条件-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
③电离结果-产生自由移动得离子。 理解电离的概念。。
注意:电离不需要通电,可理解为“水离”或“热离”
《鲁科版必修1》:P42内容: 实验证明:酸溶于水能发生电离,而碱和盐在溶于水和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理解:不同电解质,电离条件不同 理解电离条件,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念。
电解质:主要有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以及水。
非电解质:主要有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举例 从物质类别角度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学生板演]分组评价
1、硫酸 硝酸 2、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3、硫酸铜 铵化氯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3、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酸、碱、盐,并理解酸、碱、盐全部是电解质。
回顾总结: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及酸、碱、盐 构建知识网络,指出本节课的重点。
【前后呼应、迁移应用】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生命
电解质在人体中维持体液平衡,不同电解质有着不同的的作用。当人体缺乏某种电解质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休克。
可见,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同学们关注生活,热爱化学,做一个有心人! 使学生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