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克祥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州东路分校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水的品质与精神。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象征。学校坐落于长江之滨,濒临一山三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地区教育资源优势,坚持“培养新时代适合未来发展的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儿童”的培养目标,以“水”为中心词,着力建设“若水”校园文化。通过大力推行课堂改革,建构“若水童课”三大课程体系,重点打造“灵智课堂”,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及品牌。
【关键词】课堂改革、若水童课、灵智课堂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坐落于长江之滨,濒临一山三泉。学校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地区教育资源优势,以“若水文化”为积淀,坚持“培养灵性儿童、发展才情教师、建设魅力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水”为中心词,着力建设“若水”校园文化。通过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建构“若水童课”课程体系,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践行课改理念
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追求学生的特色个性与智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设置鲜活的教学情境和具有创造性、自然性和智慧性的教学过程,智慧评价学生的表现。构建涌动的生命灵性,尊重孩子的生命和需要,还原孩子本真的天性课堂,建构师生交流分享、互惠互长、兼得智慧的课堂,让孩子达到身智、心智、神智。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熏陶,发展个性,学会创造,让灵动的存在和生命的成长,成为我校课堂教学永远的活力。
二、建构“若水童课”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生长
在课程架构上,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搭建了本色课程、彩色课程和亮色课程“若水童课”课程体系。本色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灵智课堂)。彩色课程指的是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包含人文、科学、艺术、信息、健康等多重领域。亮色课程是特色课程,课程的设置突出体现了丰富性、自主性、开放性,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尽可能呈现学校的诚心、老师的用心。未来五年,学校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打造5门精品亮色课程,开发70门彩色课程,全面提升办学品位,使学校发展更具教育内涵。
(一)灵动若水,启发智慧——“本色课程”寻生长
倾力打造学校基础性本色课程。以六大灵智元素为抓手,设计了灵智课堂备课模板,灵智课堂评价表。意在以此为镜,引导老师对标找差,深思灵智元素的落实。为了让灵智课堂真正落地生根,先后开展了“灵智课堂”的解读讲座、“灵智课堂”研讨课、“灵智课堂”专项研讨等活动,引导老师从不同角度思考“灵智课堂”优化策略和达成路径。
(二)凸显特色,优质生长——“亮色课程”展风采
学校重点打造五个亮色探究性课程,分别是水育课程、笛鼓传韵课程、青花韵课程、书法特色课程、乒乓球课程。以“水”为主题的水育校本系列课程,包括低年级《知水》教材,中年级《惜水》教材,高年级《乐水》教材,引导学生在“水文化”的浸润下逐步形成具有“若水”一般良好品质的灵性儿童。青花韵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欣赏民俗之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笛鼓传韵将传统的笛和鼓相结合,引导学生倾听传统文化之音,在动听的旋律中提升音乐素养。书法特色课程以书法熏陶学生的美好品格。学校精心选“苗”,悉心“灌溉”,亮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旨在让有特长、高素质的学生走在前面并带动其他学生优势生长。
(三)丰富多彩,乐在其中——“彩色课程”提素养
在生长理念的基础上,学校着重拓展性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根据学生的自身喜好并结合学校优势项目创建丰富的拓展性社团课程(“若水童课”社团课程),它包括五类,分别是“水娃爱心坊”、“水娃运动营”、“水娃书韵团”、“水娃艺术社”和“水娃思训间”,包含社会实践、体育技能、文化素养、科技文化、生活常识学习等70多种课程。学期末学校还组织学生和家长评教评学,评选“若水教师”、“若水之星”。用多种方式搭建平台展示学生所得,老师所教,推出形式多样的社团课程展示周活动,呈现学生和老师最美的一面。
三、以灵智课堂为抓手,形成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在省“十三五”立项课题的引领下,进一步提出了“灵智课堂”的概念。学校以灵智课堂为抓手,探寻灵智课堂“一三六六”教学模式,建构“灵智课堂”学习场,催发师生生长力,培育灵性儿童和智慧型教师。
(一)灵智课堂内涵解读
“灵智”,顾名思义“灵”与“智”的有机结合,“灵”是指聪明、灵活、有灵气;“智”是指智慧、心智、才智、见识。《韩非子·显学》提到:智,性也。《淮南子·俶真》提到:智者,心之府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儿童的灵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解儿童的灵性,是真正了解儿童的前提;灵智教育是一种面向人的内在心灵世界,通过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拓展人的精神生命潜能,充盈人的精神情感体验,增强人的精神意识自觉,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精神生命质量并最终养成健全道德精神人格的教育。灵性教育体现出尊重天性、遵循自然,重视体验、关注意义,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灵动活泼的生长是灵智课堂教学的愿景。?
(二)灵智课堂基本模式
灵智课堂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的智慧型课堂,从注重研究教师怎样“教”转到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我校逐步形成“一三六六”灵智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三个灵智原则:身智、心智、神智。六个灵智元素:灵气绽放、灵活质疑、灵思碰撞、灵动展示、灵智生成、灵活运用。六个带进: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美感带进课堂;把平等带进课堂;把多元评价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
(三)“灵智课堂”教学探寻
1.“灵智课堂”子课题——灵智课题指导实践
学校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实践,使“灵智课堂”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师生共同灵智成长。我校各学科组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结合灵智元素和学科特色分别开展了“灵智课堂”学科子课题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模式,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反思,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2.灵智课堂备课模板——灵智元素落地有声
学校在反复研讨“灵智课堂”备课要点基础上,对传统备课模式进行了创新设计,最终确定学校新的“灵智课堂”备课模板,备课模板中特别出示了“灵智元素”一栏,引导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思考灵智元素并贯彻落实。
3.灵智课堂评价表——灵智元素落实支点
灵智课堂有六大元素:灵气绽放——灵活质疑——灵思碰撞——灵动展示——灵慧生成——灵活运用,这些元素在课堂进程中循环递进,促进每个学生最优发展。灵智元素的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生长,期盼学生的思维、语感、表达、交际素养等有长足的进步。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灵智课堂通用评价表和学科特色评价表,为每个灵智元素的真正落实寻求支点。
4.灵智课堂研讨课——师生碰撞智慧火花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定期组织“灵智课堂”解读的讲座,帮助教师加深对学校灵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学校还特别开展灵智课堂系列活动,各科教研组精推一课范例,授课老师拿出教案初稿,组内老师围绕灵智元素的落实集体备课,提出修改建议。授课老师通过试上——再讨论——二次试上等过程精心打磨研究课。活动结束后,组内教师及时讨论课堂得失及灵智元素落实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若水童课”社团课程是灵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采用教师自主申报童课主题、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和活动时间交给学生,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5.灵智课堂沙龙研讨——探寻研究最佳路径
为了探寻灵智课堂落实的“最佳路径”,学校定期开展灵智课堂沙龙研讨,沙龙开始前就定好小主题。比如:“灵智课堂”下的自主展示活动、“灵智课堂”链接拓展等,要求每位老师提前准备3分钟发言稿,交流时教师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见解,形成共识。最后再将研讨成果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研讨——再实践——再总结的步骤反复探索实践。
四、以课改骨干为引领,教学改革掷地有声
(一)组建名师工作室
我校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德育等10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10名左右学员。学校对工作室主持人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如:双周为师徒活动周,一对一指导论文、案例的撰写,参与灵智课堂的研讨等等。各工作室对学员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每年发表一篇论文、每学期读两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开设一节示范课或讲座等等。他们是学校课堂改革的先锋力量。
(二)落实“绿青蓝”三级师徒结对
为了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确保课改的顺利实施,学校特别创设了“绿青蓝”三级师徒结对活动,为新入职教师、职初教师、新秀教师搭建了师徒结对分层培养平台。学校为每位徒弟教师制定了培养目标,通过一系列督促措施有效落实师徒结对情况,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了激励师徒结对活动的开展,学校每年定期举行“优秀教学师徒”、“优秀教科研师徒”、“优秀教科研带头人”等评比,并给予优秀师徒表彰奖励。他们是学校课堂改革的主体力量。
(三)建设一批精干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
我校还有一批精干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他们都有独立处理教材和娴熟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认真组织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及沙龙研讨活动。学校对教研组长的要求是: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开设一节公开课或讲座等。他们都是课堂改革的中坚力量。
长江水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今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新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呼唤着千万所内涵丰厚、个性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呼唤着万万千千胸怀梦想。追求“若水”品格、“乐水”精神的“魅力水娃”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