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磨营飞
[导读]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主要存在:

        磨营飞
        南宁市玉兰路小学
        【摘要】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主要存在:兴趣不高、方法不对、阅读氛围不够等问题,根据以上问题,依托我校的智慧校园优势,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年段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年级 信息技术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著名的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那些依靠自己的阅读不断成长的孩子们不仅非常的结实,而且能够可持续不断的进步。”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里也明确指出学生应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且能够使用许多阅读的方法,积累较为丰富的知识,培养较好的语感,同时也要注重在情感方面的体验,不断发展、培养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够学会鉴赏文学方面的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统编教材温儒敏曾经说过:“要把自己在阅读方面的兴趣以及好的习惯培养起来,并且要把他当做教学中最主要的事情。”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来,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以及语文课程的要求,课外阅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这点,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们进行高效地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小学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兴趣缺缺,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看书,阅读的动力不是自我对知识的探求和渴望,而是被动的,因此,阅读的效果不佳。
        2.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方法不熟悉。通过调查发现,我班学生在阅读课外籍时,更多选择幽默、搞笑、文字内容少的书籍,例如《爆笑校园》等,很少有学生带经典名著、教育部推荐的书籍到校看,经了解后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经典名著这类书籍文字多、内容长、情节曲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生有畏难的情绪;也有不少学生没有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读书只看轮廓,只图情节的大致了解,阅读效果不佳,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用心感悟、领会,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主动探究的欲望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不到故事的情节,因此觉得课外阅读很无趣。
        3.课外阅读的氛围不够浓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已经不再是稀缺品,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受到电子产品的影响,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课余时间花了不少时间在手机游戏上,课间时间也是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这些游戏,阅读的氛围不浓厚,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缺缺。
        二、有效提高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1.依托智慧校园优势,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设备先进,提供阅读平台。
         我校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现代化公办学校,是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全国书香校园、广西首家智慧教育示范校,广西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学校,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校园智能阅读机、校园可移动式智慧微信图书馆、校园朗读亭,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学校给学生提供的阅读平台,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些设备进行阅读。
        (2)环境优美,书香氛围浓厚。
        我校书香氛围浓厚。楼梯转角的书吧、乐高坊、放学等候区的阅读区,都放置了很多的书籍,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些是同学们交流阅读经验和收获的快乐天地。
        (3)活动推进,书香飘逸。
         学校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和展示的平台。每周一晨会,老师和孩子们会选择一篇经典的诗文朗诵,在师生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每天下午的书香园时间,师生伴随着轻柔优美的音乐共读,尽情享受漫游书海的奇妙之旅。


         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容易,保持下去很难,为了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我们需要认真开展每一次活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例如在广西“书香校园 阅读圆梦”的读书活动中,同学们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每年暑期超星“仲夏奇阅记”的阅读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阅读、测评、闯关;在《红色传奇》进校园活动中,我们回顾历史,利用红色历史资源,开展朗读、讲故事、演讲比赛。
2.借助课例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1)推荐合适的书目。我们可以根据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目,结合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给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做到课内课外的衔接,让孩子将课堂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2)以统编语文为例,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会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指导学生阅读写人类的文章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者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记事类的文章要求孩子仔细地阅读,弄清记事的“六要素”,理清叙事的顺序,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能够根据作品中提供的事情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或者看法。
        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方法引导,让学生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进课外,以课外补课内。
        (3)上好阅读指导课,交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不是单纯地多读书,作为一名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经常、反复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做到有层次、有计划,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可以精心准备课外阅读指导课,在课堂中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例如,在绘本阅读指导课《吃六顿晚餐的猫》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大胆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走向,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故事内容,续编故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精彩的故事延续下去。
        在课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中,重在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方法:看封面获取信息、看目录了解内容、重点章节重点读、思维导图理清关系。
        3.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高效创意课堂,活用“玉兰微课堂”。
        信息技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愈加丰富。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希沃课件、小海螺平台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生动。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我们还可以设计微课小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以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平时,还可以通过作业盒子平台的分级阅读功能,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读物,发布线上阅读作业,让学生线上阅读、测评,学生完成答题后,教师即可在后台查看学生的作业反馈报告,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除此之外,班级优化大师平台的每日阅读打卡功能,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化评价,创造更积极的课堂。
        4.作业布置出新意,特色作业亮风采。
        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年段的特点,结合学校以及自己班级的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特色作业,例如:读书小报、阅读记录卡、读后感等特色作业,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5.家校读书合力,营造书香性家庭氛围。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与氛围,因此,我们提倡家长在忙碌之余停下脚步,每天花十几分钟和孩子静下心来阅读。为此,学校也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搭建很多亲子共读的平台,给家长、孩子展示风采。我们可以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书展、读书讲座,如“好书伴我成长”、“书香飘万家”“亲子共读红色经典书籍”等读书教育活动,我们鼓励家长在参加活动后填写亲子阅读记录卡、分享亲子阅读照片和感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结语
        课外阅读是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应当发挥好引领和榜样的作用,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在书海中遨游,感受读书的乐趣。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