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淑珍
珠海高新区金鼎第一小学 519085
摘要:作文难改,是广大语文老师的心声,而老师们耗费大量时间“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遭遇最多的是:学生稍微看一看或者没有看,直接塞进书包。真正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并对照着进行修改的学生,据笔者在本校的调查显示:很少。这种作文评改方式,不但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效果甚微,而且费时费力。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评改,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笔者以为,应当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在作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指导小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心得与方法。
关键词:作文 自评自改 互评互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写;学生写,老师改。这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不少学生作文写完,从不检查、修改,有的甚至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写上,一交了事,让老师去修改。而老师呢?一大堆的作文本,评呀、改呀,煞费苦心,不少可学生自己可以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老师去修改。即便有的老师偶尔要学生自我修改作文,也没能长期坚持,最终批改作文的担子还是语文老师自己挑。老师们耗费大量时间“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遭遇最多的是:学生稍微看一看或者没有看,直接塞进书包。真正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并对照着进行修改的学生,据笔者在本校的调查显示:很少。老师们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这种作文评改方式,不但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效果甚微,而且费时费力。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评改,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树立新的作文教学观,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无非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那么作文能力包括哪些呢?概括起来就写和改两方面。如果我们只教会学生写,但学生不会改,只能算学会了作文的一半,因此,作文教学本身就应包括批改和修改。《语文课程标准》也有明确规定,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学段习作目标中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并且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描述看来,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也是语文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新的作文教学观,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主人。如在《难忘的一天》为题的一次习作中,有一名学生的第二段的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那天,我和妹妹去表哥家门口,打羽毛球。姐姐为什么到表哥家门口打羽毛球,我们这儿不是还可以打吗?妹妹问。”我把这段文字在屏幕出示,并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性质,要全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议论修改。在议论中,学生提出了修改意见:①把第一句家门口后面的“,”去掉。②把第二句中的“还”改为“也”,在“"姐姐”后面加上个“,”并且给第二句话加上 “。”后来又经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又提出了把第二个“打羽毛球”中的“羽毛球”去掉,那样不显得重复。原来的那句话,经过修改,变成为:“那天,我和妹妹去表哥家门口打羽毛球。‘姐姐,为什么到表哥家门口打,我们这儿不是也可以打吗?’妹妹问。”经过修改后,不但文从字顺,认识也提高了。这一过程,变教师的精批细改为学生的自主评改,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教学由“教师的自我表现”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表现” ,师生互换角色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有自己修改文章的潜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改”。而自改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己改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是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改,自我矫正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或“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不放心”的思想,花功夫指导学生“自能作文”。
二、指导评改方法,逐步形成作文评改能力。
小学生才开始学习写作,要他们既会写,又会改,是不可能的,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广度是有限的,他们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或他人的作文时,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有时顾了错别字,忘了病句;有时顾了内容,忘了中心……。为了克服上述情况,必须进行评改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可以从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掌握“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的要求。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的作文要求是不同,我们应该强调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修改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组织练习、讲评。例如,低年级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侧重于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中心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对于每一篇文章的修改,我们还可以根据作文的目的要求,确定一个修改重点。如《一件有意义的事》,指导学生把“有意义的事”的经过改具体,《爱心》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修改。在平时作文教学时,我们还可以把修改作文的总要求,分解为几个子要求。这样,促使学生在修改文章时带着问题,带着目的,一个要求一个要求地对照、检查、修改。实践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带着问题改,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效果好。
2、量化评分标准。让学生来进行作文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一定要有一个量化的评分标准,学生先对照这样的一个标准进行评改,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作文评改能力。这个量化评分标准可以由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如给一篇作文从以下十个方面量分,每个方面给10分,一篇作文满分100分:(1)卷面是否整洁。(2)错别字个数及标点符号运用情况。发现错别字要在原文处打上标记。每两个扣1分,最多10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有1处扣1分,扣完为止。(3)语言是否简练,重复、罗嗦的酌情扣分,每处病句扣1分,扣完为止。(4)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这里要跟学生举例说明什么叫中心突出。)(5)看文章的选材。选材应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具有代表性。(6)看文章的结构情况。一是层次段落是否清晰,二是过渡是否自然,三是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7)扣题是否紧密。文章要紧扣题目而展开,不能离题或偏题。(8)是否符合本次作文的训练侧重点。(此处也要跟学生举例说明)(9)内容是否生动、具体。文章的内容是为中心服务的,内容应写得生动、具体,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10)是否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有了这个量化评分标准,学生在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时候,就有“法”可依了,就不会顾此失彼了。
3、自评自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评自改。但由于学生的作文基础、语文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刚开始进行培训的时候,我在浏览全班作文的基础上,挑选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般为中等或中等偏上),向大家公布。然后组织学生在以上量化评分标准下集中批改,要求大家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发表意见,习作者也来谈自己的写作动机和对自己作文的看法,再由我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自改。学生参照量化评分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细致评价,并在作文后面写下评语,肯定自己的优点,找出不足,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始阶段,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完成评改任务,作为教师必须耐心做好辅导工作,保证课内的评改时间,因为课内进行评改,教师可巡视指导,发现学生评改中的困难可以及时予以帮助解决,等到学生初步掌握了评改的方法,养成了自我评改的习惯后,再逐步放手,这样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增强了评改的自信心。另外,在学生自评自改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抄写作文用黑笔,修改用铅笔,教师批阅用红笔,最后打上原作文的分数和评改后作文的分数,改得好,多加分,有创造性的,加高分,这样一来师生互动,展示了作文评改的全部过程,使学生评有所得,改有所获,让学生有了更大的热力和动力投入于作文的自评自改实践活动之中,便于养成“自己作文自己修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慢慢地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去把一篇作文写好,进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4、互评互改。在学会了自评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我在作文评改中,就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按量化评分标准的要求,对组内同学的作文逐篇讨论,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将一致的意见写下作为评语。比如: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够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学生都能发现。学生通过参与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看法,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5、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合理搭配。学生掌握这两种评改作文的方法后,老师就可以解放出来了,就轻松很多了。作文教学可以安排三到四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二十多分钟讲解如何写作本次作文,再安排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构思;第二课时让学生写;第三课时让学生或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这三种方式交叉使用,免得过于单调和枯燥,要经常变化使用;第四课时让学生誊抄作文。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直至人人“过关”。?
总之,通过学生主体的劳动,让每个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得,让每个学生在修改作文能力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叶圣陶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