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巧妙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陈东荣
[导读] 在众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中,转化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

        陈东荣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下张濬智学校   515634
        摘要:在众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中,转化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有的数学知识概念的建立,都是以原有的知识体系为依据,发生着迁移、转化和发展,转换思想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渗透,既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转化思想应该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将转化思想巧妙渗透到数学课堂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转化思想;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渗透策略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能力发展和数学兴趣培养的黄金时段,然而在面对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的数学知识时,思维能力发展有限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因此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深入探究该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抓住他们对形象有趣的事物好奇心重,兴趣高的,形象思维较为活跃的优势,因势利导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能够培养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二、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策略
        (一)化“数”为“形”,以“形”助“数”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面对课本中固定的文字和单调的数学符号时,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与数学课堂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化“数”为“形”,单调的数学符号和语言与直观形象的图形相结合,不失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利用各种手段将单调的数学符号与图形相结合,在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图像的认识,将相对复杂和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和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基于本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基础,围绕课程标准和课堂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符合他们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活动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将单调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图形、视频,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激发起学习兴趣,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以小学数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这是学生初步接触到数学计算,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的培养,将简单的数字转化为带有真实性和形象性的图形,课堂中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发放三朵小红花,借助同桌之间互赠小红花得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的概念,让A方先给B方一朵小红花,让A方知道自己少了一朵花代表“-”,B方多了一朵小红花,代表“+”,通过多次游戏,将加减法融入数学游戏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为直观形象的事物,化“数”为“形”,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认识。
        (二)化“新”为“旧”,以“旧”引“新”
        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普遍不集中,但是所面临的知识内容繁多,每节课都有新的学习内容,并且教师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熟悉的运用,这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来说存在较大难度,因为他们处于一个从学前班向现在转变的阶段,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旧知识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去加深印象,回忆以往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去成长,受益匪浅。任何的新知识都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现在的新知识都是基于旧知识设计的,两者一环套一环,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化“新”为“旧”的转化思想符合现阶段教学体系,它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教材本身就是知识一环套一环的过程,教材也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往往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就要遵循这个过程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把握教学规律。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教学了“9加几”的计算后,就可以运用化“新”为“旧”的思想对于学生进行启发,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8 加几”、“7 加几”、“6 加 几”,依次循环,从而学会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而形成一种转化思想,不断地去领悟这种思想,将其运用到其他知识点,形成习惯,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学会运用该教学方法,化“新”为“旧”,以“旧”引“新”,比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首先,教师应该展开旧知识的复习,比如在课堂开始环节应该设计几道题,比如30+20、30+6、6+7、这几个计算包含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加一位数,这样的计算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可以更好的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从而让以“旧”引“新”得以体现,接下来教师提出新问题,比如是两个班级,一班和二班分别有23人、21人,问共有多少人?第一种算法:先算 20+20=40,3+1=4 再算 40+4=44;第二种算法:先算 23+20=43,再算 43+1=44;算法3:先算 21+20=41,再算41+3=44;接下来老师让学生进行一个对比,这个环节是很重要,因为可以让学生去学习,领悟这种思想,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思想去集思广益,也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哪种算法,都是把新的知识转化为旧的知识。
        (三)化“难”为“易”,以“易”解“难”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整体来看,教材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其实在解题过程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低年级学生他们认识的字是有限的,对一些题目也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会遇到一些识字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去认识这个问题,主动渗透规划思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进行解题。因为数学题往往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要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解决难题。比如有一道例题是:一个队伍中有12个男生,两个男生中间插进一个女生,问一共可以插进多少个女生?另外一道题:两棵树间隔为3米,问十棵树之间一共有几米?这两个问题其实有着相似之处,对于接触此类问题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着较大的难度,但是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去解决。2个男生中插1个女生,3个男生中插2个女生,4个男生中插3个女生,以此类推,12男生中插11个女生。将这道题延伸至第二道题,间隔数永远比棵树少1,所以在计算10棵树之间一共有几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间隔数永远比棵树少1的思想解决,即10棵树就有9个间隔,所以3×9=27米。这些问题都是从简单的问题解决开始,由易到难,教师要做的就是化难为易,遵循数学规律,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一步一步去解决,最后难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是学生去明白数学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由易到难的教学符合了数学的教学规律,让学生能够学习数学的解题思路,从而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数学的实际作用,学生要明白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并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综上所述,转化思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将数字和图形相互结合,以图形来帮助学生对单调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的知识,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扩展,减轻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巧妙利用转化思想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地更加简单易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静莲.转化思想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海寻理.2017(02).
[2]林珺.渗透转化思想 促进有效教学———针对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思想渗透[J].治学之法.2014(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