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方法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郑海宏
[导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城市人口激增的同时

        郑海宏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中心校 068363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城市人口激增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数也在不断庞大。在“留守”的经历下,这部分农村儿童要更加敏感,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和学习困难问题的概率也远远高于普通儿童。长期以来,在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的帮助下,农村教育环境正逐步改善,但远观而来教育质量和管理方法的改善加强方面还远不容乐观。因此,需要辩证的看待现有问题,创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创新;农村
        引言:
        因为进城务工的经济收入远超过在农村干农活,大量农村青壮年将儿童留在家中由老人照看,只身进城拼搏。近年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问题在媒体和镜头的曝光下逐渐显露,尽管得到了农村教育部门的大力重视,也得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而想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对的种种教育与管理上的阻碍,还需全面深入的去剖析了解他们生活的现状与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
        一、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因素
        (一)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因素影响
        虽然近年来希望小学在各地不断落成,呼吁教师积极支教乡村。但留守儿童大部分与隔代长辈或非直系亲属共同生活,多数家长尚未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比起鼓励支持儿童读书,此类家长更倾向于让儿童搭手务农,以此减轻家庭开销负担。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为在外务工,往往一年中都极少有机会与儿童亲密接触。父母与儿童之间无法积极沟通,儿童缺乏关爱,无处诉说内心的烦恼,日积月累下来产生心理问题,对成长和学习都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    农村留守儿童性格与心理的问题
        由于与父母的疏离、身边长辈对教育重要性的漠视与缺乏关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阶段逐渐暴露出心理问题。如果长期漠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任由恶习滋长而不去矫正和进行管理,不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百无一利,甚至在日后将其推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
        (三)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不稳定
        在长期的政府投入和公益资助下,农村校园设施得到了大范围改善。但当回到家中时,大部分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如同在校园里一般稳定的学习环境。离开教师后接受课外学习辅导的机会更是难得一寻。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家长也对教育方法一头雾水,而一旦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如溺爱、放纵或者过于严苛,都会让儿童偏离正确的成长道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和管理方法
        (一)    推广农村寄宿制学校
        在当下农村建设配置中,往往几个行政村仅配有一所学校,儿童在上下学时若路途遥远将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在其中,由于很多走读学生是采用拼车的形式上下学,接送车辆没法统一管理,存在不安全因素,回到家后也难以维系在学校里所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率。推广寄宿制校园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统一化管理能让农村留守儿童更加专心于学习,也便于对他们的校园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省去大量往返赶路时间与避免家庭环境干扰后,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学习环境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从而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在教育中最大获益,在学校的全方位监督下纠正自身行为[2]。
        (二)    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沟通
        即使推行寄宿制农村校园,留守儿童的教学仍然是离不开家里人的支持。在鼓励农村留守儿童积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同时,也要动员其监护人了解让儿童接触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时刻做好与留守儿童在村监护人、父母、儿童本身之间的沟通交流,给儿童提供学习条件的同时呼吁家人积极鼓励支持,避免儿童被动错失学习机会,给予农村留守儿童稳定的学习环境与完整的童年。在《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中要求道: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平日与未成年子女和受委托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积极关心未成年子女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情况。
        (三)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动态
        学校带头成立除义务课程外的相关心理部门,实时关注儿童心理动态,帮助儿童舒缓心理压力,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有担当的人。在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的时候给予关心,在其遇到霸凌等恶性事件时不能及时关注发现,提供强力有效的援助,当其出现错误行为、有危险行动趋向时及时阻止与纠正……诸如此类措施落实完善后,农村留守儿童才能真正获得一个安心、放心的学习成长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农村助教行动",是在共青团等组织下进行的农村留守儿童扶助计划,是致力于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帮助其茁壮成长的新型助学帮教公益平台[3]。
        (四)    鼓励大学生下乡支教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另一不可忽视因素便是师资力量,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知人才,尚还是学生的他们更了解儿童需要、喜好什么类型的教学,也相对来说懂得更多新颖的学习技巧。如"快乐学校"这一组织,长期致力于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是由卫康公益特别支持,中国青年报社,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多省团委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联合主办的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让大学生与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村、担当起儿童教师的职位,不但是对其自身能力的锻炼,也能为农村校园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力量[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方法这一问题需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落实,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其早日接受更好、更完善、更全面的教育与管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全面振兴,都离不开教育扶持。而农村教育的面向主角即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其的教育与管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当务之急,也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在多方积极合作、联合创新下,为儿童创造最具温暖、关心与爱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做到管理有方,在正确健康的成长道路上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李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方法的创新探讨[J].新课程(教师版),2019,000(007):281.
[2]邹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核农学报,2020,v.34(11):275-275.
[3]邓慧芝[1].浅析小学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4):389-389.
[4]刘先华.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农业经济,2020,No.404(12):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