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激情飞扬——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徐达琴
[导读] 初中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能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

        徐达琴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初级中学校  重庆 402760
        摘要:初中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能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背诵文言词语以及考纲要求记忆的文章。此外,大声朗读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尤其是学习到较为难懂的文言文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本文论述目前初中学校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课文阐述朗读与理解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朗读;策略
        引言: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开设早自习,并在早自习安排语文背诵任务,利用早上的宝贵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对朗读的正确理解,认为学生自由朗读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内容,并且由于早自习时间有限,读速较慢的学生无法将文章全部读完,无法完成预习与复习的任务。因此,目前初中朗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朗读在教与学上的作用
        初中语文的难度较低,考察学生的记忆力,要求学生能够熟悉表达手法和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中包含的内容较为有限,因此,学生必须强化记忆修辞手法等内容,通过提高朗读效率的方式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并且朗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考纲内容的理解,掌握阅读理解的做题技巧,提高记忆力。与此同时,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增强把握并分析关键词的能力,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并且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文章时,能够体会文章的言外之意,并可以在脑海里形成较为直观的画面,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朗读能够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初中语文教学在上课前必须将语文教材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根据话剧中人物的不同形象调整语调与情感,并适当地加入动作与神态复刻人物的举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示范式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课堂的开展。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弱化现象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广泛地阅读书籍能够提高语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中的写作手法等内容,明白移步换景等艺术手法的具体应用,更高效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水平。然而,朗读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互相关联且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朗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读文章主旨出正确的语调。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无法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有些教师在早自习时大声交谈,聊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无法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此外,初中语文教师缺乏指导学生朗读的正确方法,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及情绪饱满,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语音语调,导致很多初中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过于刻意,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些初中语文教师虽然较为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课文,然而语文教师无法把握朗读的关键与内核,无法及时察觉学生朗读时的存在的问题,导致朗读教学流于形式,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无法发挥出朗读教学的最大功效。
        三、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效果的方法
        (一)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变知识传授为人格塑造
        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风格多变,教师应当教导学生课前先理清文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大概了解作者性格以及人物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文字属于哪种流派,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控文章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必须做到读中感悟,要求学生能够从朗读中了解作者抒发的忧国忧民等情感,准确了解抽象物体的具体意象。例如,在讲授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教师必须先讲述林徽因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文学所属流派。

林徽因在建筑领域有着很多杰出的成就,并且年轻时衣食无忧,诗中充满了飘逸婉约的格调,在人生后半段过却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诗稿中多体现苍凉沉郁的意境。因此,《你是人间四月天》是为了庆祝儿子的出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赞美之情。此外,诗中如“初放芽的绿,你是”等句子使用倒装句,形成优美的音乐节奏,能够表现作者浓烈的爱意。学生通过教师的解读大致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很多学生无比钦佩林徽因不懈追求,执着求进的优良品质,并表示希望日后能够建功立业,为祖国贡献力量。因此,初中教师必须了解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形式与手段,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并且教师必须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中挖掘作者的优良品质,适当地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功夫过关,技巧到位,从主观评价到人性化评价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能够脱离课本,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句子的长度与结构,教导学生根据句子结构确定朗读时必须停顿的地方。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教导学生把握语速的正确方法,要求学生了解正常语速与缓慢语速之间的区别,告诉学生在阅读时必须通过语速渲染欢快或者沉郁的气氛,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标准,采取包容的心态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授《乡愁》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们觉得诗句很短,极富音韵美,并且诗的每一段都相对较短,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找到停顿点。然而部分学生不了解“邮票”“坟墓”等词语的具体含义,无法了解每个词语包含的时代背景,采用悲痛的语调读完整首诗。实际上,诗的前半段是诗人的幼年阶段,还无法体现悲痛的情感,隐约有些乡愁但更多的是眷恋。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朗读诗句的时候必须将诗句逻辑理顺,找到时间线索区分诗人不同阶段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赞扬学生后半段的朗读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加强诵读的指导
        初中阶段的朗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了解平仄格律等内容。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必须朗读一遍文章,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朗读的语速与音调,及时调整语速等问题。例如,在讲授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教师在示范朗读时首先应当处理童子与舟子的语言情感。童子正在舟上烧酒时忽然看到湖中的作者,顿时喜出望外,随即邀请作者一同登船饮酒。童子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够表明内心喜悦的心情,教师必须把握好语调,结合童子的年龄等内容,使用较为欢快的语调表达童子的惊喜之情。此外,教师应当注意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无法直接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读者能够从景物描写中了解作者的心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合理控制语调表现文中空灵寂静的环境,准确体现作者孤高自赏的情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的重要性,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予以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在朗读时出现的语音语调等问题。与此同时,初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朗读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此外,学校可以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会议,引入专业的朗读教学课程要求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等内容,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06):149-150.
        [2]岳虎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家长,2021(02):164-165.
        [3]樊丽娜.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朗读效果的研讨与实践[J].学苑教育,2020(31):95-96.
        [4]王梦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33):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