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东雪
高山子镇中心小学121300
摘要:为达成现代数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发展目标,提升我国小学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数学教师应当正确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构建贴近多数小学生生活环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殊课堂学习情境,突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指导思路的先进性,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与思想内涵,尽可能地调动小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以游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集体学习活动,还原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情境,结合多种形式的现实性社会元素,发掘可利用的教学素材,将具备代表性的案例融入生活情境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通过还原生活情境重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并指出了构建生活情境、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正确措施。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前言:为了让多数小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多数小学生树立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运用各类基本学科技能的自主意识,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构建生活化情境,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实践探究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使之主动地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化学习情境中潜藏的数学要素,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潜在的数学问题,并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此类问题,提升个人学科素养水平。
一、通过还原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研究
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出学生可能生活中遭遇的实际性问题,可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情境识别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避免一味的使用理论灌输教学模式或题海战术,学生可基于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生活化学习素材与案例,发挥自身的形象化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理解生活实践与所学理论知识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多数小学生科在教师所营造的生活化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并发挥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操作各类专业性学习设备进行自主探究,找出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正确解答方式[1]。在这一特殊的学习模式下,小学生能够获得来自教师的理论指导,把握实验演练的基本要点,主动面向其他学习伙伴或教师发表自身的思想观点,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度,营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
二、引入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正确路径研究
(一)创设生活化学习氛围,合理调配课程资源
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逐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创设贴近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部分影响师生之间正常交流的负面环境因素,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使之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结合具体学情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在黑板或教室墙壁上张贴多种带有艺术性色彩的装饰品,并在黑板上的装饰画上详细列出本阶段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学生以板书形式面向其他落后学生讲解自身所理解的数学知识,并举出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应用案例,以此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调整数学知识的具体展现方式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鼓励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剪刀裁剪白纸或彩纸,制作出具备轴对称特性的二维平面图形,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图形的数学特征与内在属性,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意识[2]。
(二)组织集体化生活实践活动
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客观学习需求,制定较为完善的生活化探究活动组织方案,在满足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具体教学环节,让多数知识储备不足的小学生认识到生活化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思维,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有意识的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课堂学习情境中的隐藏条件,直观地理解本阶段所学的多种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全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论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因数和倍数这一部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首先面向学生详细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并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互动中,面向其他学习伙伴详细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过的数字的性质,教师可考察学生在集体探究活动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上台详细说明乘法算式中不同数字的基本属性[3]。
三、结论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在整体性角度认识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思考知识的实践价值,教师应当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举出多种富有概括性与代表性的案例,并以口语化形式详细说明生活化情境中的各类变量条件与背景要素,提升小学生对生活化情境中不同条件的理解程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主动融入生活化学习情境之中。
参考文献
[1]程晓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72-273.
[2]潘海燕,黄兴.“现代生活·情智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21(02):74-77.
[3]徐欢.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