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性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李云涛 赵慧莲 史秀霞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萌芽时期,

        李云涛 赵慧莲 史秀霞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东天池学校
        河南省三门峡新时代精英学校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五中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萌芽时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但是由于认知能力不够,在面对信息技术带来了的多样化信息时,很难正确判断其品质的优劣,一旦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错误的观点和思想,就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本文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其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实效性  提升策略
        引言
        相较于城镇学生来说,农村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远没有城镇学生来的全面,并且大多数的农村家长都选择外出打工,在缺乏父母关爱和管教的情况下,农村学生很容易受不良文化的侵蚀走向歧途,所以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加紧迫。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类学科,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立足于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全面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综合发展。
        一、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德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非常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育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丰富的道德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了解古人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视和要求,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符合现代化人才的要求
        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关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不再仅限于专业方面,而是延伸到了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成长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性的主要路径
        (一)从细节着手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思想道德品质往往都体现在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从教学的细微之处着手,在无形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升华学生的品德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张贴的《小学生规范》中渗透德育教育,借助班会、晨会等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小学生规范》内容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规范意识,养成“守纪律、讲文明、勤学习、乐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用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养。其次,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及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等形成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调动学生的德育积极性
        第一,正如陆游诗中所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仅靠理论知识和语言引导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参与帮助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第二,班会可以说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渗透场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礼仪教育、爱国教育等,同时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自己的理想,又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唤醒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内在品德。
        (三)开展经典阅读丰富德育内容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千古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书籍,或向学生推荐符合其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的影视节目,加深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体会与感悟,通过长期的积累,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身的品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城镇教育,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长期且坚持的过程。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最具德育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学科,可以作为主要途径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吕碧霞.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性的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1(05):46-47.
        [2]穆洪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19(20):41-42.
        [3]李桂丽.基于语文教学的中小学生德育方式探讨[J].林区教学,2018(04):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