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文朗读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谭淳中
[导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

        谭淳中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第二小学   537135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朗读教学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当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朗读教学并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依旧存在着朗读教学的方法不当、朗读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妥、朗读教学的评价不足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低,兴趣不高等现象。
一、 明确朗读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在2011年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朗读教学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依旧忽略了这一目标要求,而是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语文教学,将朗读教学变成了知识点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朗读变成了讲解,那么朗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正如朱作仁先生所说“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具体可行的朗读教学目标。不同学段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认识的汉字数量有限,其朗读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可以从朗读的字音、声音等几个方面来制定朗读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读准字音。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本知识,那么教师则可以从朗读的态度、情感以及流利程度等几方面来制定朗读目标,要求能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与此同时,对于同一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其个性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朗读教学目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都是不同的。因而,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制定相应的朗读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二、优化朗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朗读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而语文教学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朗读教学方式则需要根据文本类型来确定。朗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实际运用也存在着差异,若使用不当,相应的朗读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根据文本情境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朗读教学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文体的特点,恰当地选择与文本情境相符的朗读方法。文体不同,朗读的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朗读方法也就不同。如散文的遣词造句比较灵活,句法多变,要求读得真实、质朴并且接近日常生活语言,那么可以采用学生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散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注意把握朗读语气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在朗读时要尽可能地将散文的内涵与思想表现出来。而古诗则更加讲究韵律和节奏美,朗读时要富有感情,把握好节奏。

教师在教古诗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破朗读难点,注意把握古诗语言的节奏,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变化。对于有较多对话的文本,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开展朗读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又能在朗读表演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三、合理安排朗读教学内容,延长朗读练习时间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的内容,缩减本就不多的朗读教学时间。这样一来,语文课堂就变成了语文老师的“舞台”,知识点的繁琐讲解成为语文教师的“拿手好戏”,而学生本应拥有的朗读实践机会则不复存在,朗读教学以别样的书面形式存在于语文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地安排朗读教学内容,在教授课本知识之余,增加相应的朗读教学内容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进行朗读实践训练。正如徐世荣老师所说“在语文教学如果不进行朗读的示范与指导、练习,就不是完整的教学任务。如果在教学中朗读注重形式不认真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很难算完成教学任务,语文必须朗读才能学好。”
        四、完善朗读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朗读教学效果
        朗读评价是朗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反馈、调控的功能,对提高朗读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然而,在朗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朗读评价单一化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用语单一,缺乏针对性。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教师要完善朗读教学的评价机制,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向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评价等,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其次,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评价。朗读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文本,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五、结语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21世纪,语文教师更应当认识到朗读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情,合理地安排朗读教学环节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恰当的朗读教学方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朗读教学,推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山林,蒋婷汝.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07).
        [2]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