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乔加庭
[导读] :随着新理念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发展和推进,很多传统滞后的教育模式和观念被彻底取代了。

        乔加庭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包集镇学区中心学校  安徽省蚌埠市 233442
        摘要:随着新理念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发展和推进,很多传统滞后的教育模式和观念被彻底取代了。在践行新理念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紧紧跟随教育创新的步伐,实施素质教育。基于此,本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的理论和实践事例,充分展现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创新的决心。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
新理念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贯彻和落实新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制定出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认知理解水平,创新教学活动。
一、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新理念明确提出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自主、协作与创新的教学目的。其中的“自主”就是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这也说明了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用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创设问题的方式,在数学知识的关键分析节点、难以理解之处、需要深入探究之处、推演规律的时候设置问题。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能够突显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而在需要深入探究之处提问,则有助于学生通过深入挖掘知识,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1]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针对重点内容—圆形面积公式推导设置问题,“我们已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圆形可以怎样与长方形发生联系呢?”引导学生想出如何将圆形进行平均划分,分成16份、28份或是32份,然后将这些部件拼组成近似长方形,再进行计算的办法。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白纸板画出圆形,将其平均分好后,用剪刀将圆形剪成平均分成的小份,重新拼组成近似长方形的形式。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大家组合成的类似长方形的面积与之前的圆面积之间是什么关系?类似长方形的长度与宽度分别又与之前的圆形有何种关系?”在教师循循问题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发现,类似长方形的面积实质上就是圆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宽度实际上就是圆形的半径,而其长度则相当于圆形周长的1/2,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圆形的半径=()×r=,通过教师合理的设置问题,将学生引入循序渐进的思考中,可以让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认识并深刻理解新规律的同时,收获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组织小组学习与探讨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其分析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任务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

当小组成员存在不同想法和思路时都可提出,并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来引领整个探究活动,并依据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发现深层次问题—再次探究的方式,引领探究活动由浅至深,层层深入的开展的原则。[2]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而后为学习小组提出数学问题——“菜市场的猪肉25.6/千克,买了0.9千克,那么购买猪肉总共用了多少钱?”,①依据已知信息,列出算式?并说明理由。②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多少?简单阐明计算方法。③能否借助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算出结果?④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布置完任务,各小组都会展开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学生对于列式没有什么异议,问题主要集中在后面几项,很多学生都意识到可以利用整数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不过在积应该扩大多少倍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于是各小组的成员都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和表达,通过积极地参与,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核心问题的学习活动中。而后,教师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将自己的谈论结果进行简要陈述。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理解和问题,让学生观察两个因数变成整数后各扩大了多少倍,继而指出积扩大了100倍。当教师在对小数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性梳理后,学生便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规律,理解算理。
三、在实践中创新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创新拓展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秉持有的放矢的教学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学生的喜好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拓展教学形式。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开展有益的师生课堂互动,以此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借助思维导图和场景再现的形式组织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教学图片:12名学生要在球场进行团操表演,要求学生对可能出现的队形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进行辅助思考,并找出其中的规律,能够排成队列的数,其因数的个数都有两个以上。学生得出以下结论:①分为两排,每一排站六人。②分为三排,每一排站四人。③分为四排,每一排站三人。④分为六排,每一排站两人。十二人站成一排。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还可利用下课时间,组织学生到开阔的空间开展数学游戏。教师先将学生分组,为每一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维护本组秩序和组织游戏。在游戏进行前,可由学生自由选择1—100中的任意一个数字。游戏正式开始后,由各组组长大声喊出一个数字,若有学生持有的数字为该数的因数,则应立刻跑至指定地点,当鼓槌声响,由组长换组检查发现判断错误的学生,则扣一分。最终由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结束语
对于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巧妙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应注重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考方式;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形式来增加数学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华忠.聚焦“核心问题”呈现精彩课堂[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1):42-43.
  [2]邝孔秀,姚纯青,蔡庆有,宋乃庆.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难度分析——国际比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15,(9):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